鮮虞尖首刀幣(春秋)
春秋晚期,石家莊中北部為鮮虞屬地,其用于交換的媒介——尖首刀幣,是中國刀幣中最早的一種形態(tài)。其特點是:刀體甚大,弧背凹刃;刀刃無廓,略有鋒;刀身稍長,刀柄略短,刀面或背面有銘文,亦有素面者,銘文多為單字或符號,類似甲骨文。(市文物局供稿)
中山國金貝幣(戰(zhàn)國)
靈壽縣西岔頭村一座戰(zhàn)國時期中山國貴族墓葬中,出土金貝,形制系仿海貝鑄造而成,平均每枚重3.14克,成色92%。
中山國的銀貝幣(戰(zhàn)國)
1974年,平山縣戰(zhàn)國中山王墓出土銀貝幣為磨背式,背面中空,正面有齒槽,體形較大,每枚重約14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