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塔是當地人的俗稱,它的學名為趙州陀羅尼經幢。在趙縣石塔街面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燒餅店鋪,都懸掛著“薛家燒餅”的字號,即使從沒來過趙州城,但只要沿著這里的街巷走一趟,瞭一眼看這些家家火爆的門店,也能猜出薛家燒餅是這里的特色小吃。
石塔薛家燒餅,系薛家8代祖傳,1982年被定為河北省風味小吃。是趙州獨有的傳統風味小吃,有150多年歷史。經薛家幾代人不斷完善配方,形成了“民間老字號”趙州薛家油酥燒餅。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河北地方風味食譜》、《河北菜點大全》上,都能找到石塔燒餅的芳名。書中介紹這種美食,“色澤微黃、層次分明、質地酥軟、味道咸香。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細深受市場歡迎。
從前,薛家燒餅的配方及制作工藝是秘不示人的,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外游客對名小吃的要求不斷擴大,薛家后人紛紛重操舊業,在縣城內相繼出現十幾家薛家燒餅鋪,昔日的土爐子也換成了電烤箱,節假日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薛家油酥燒餅屬純手工制作的特色食品,分為甜、鹽、豆沙等多種口味。優質的面粉,是保障燒餅口感的必要條件。趙縣屬東部季風氣候區暖溫帶半濕潤地區。良好的氣候條件加之肥沃的土地,為小麥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每年30萬噸左右的小麥,使優質面粉加工的資源源源不斷。

石塔燒餅的制作說起來簡單,就是將活好的面稍餳后上油案,搟成大片在抹上油酥,卷成長條狀,揪劑子團窩茬口,搟成圓餅,在光面抹清水撒上麻仁入爐烘烤即可。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卻十分復雜。要經過和面、搟餅、擦瓤面、加糖、包圓、再搟餅、入吊爐、點紅、入吊爐、翻三次、上兩次油十幾道工序。過去,打這種燒餅要用吊爐,將做好的生坯放入吊爐內烘烤,適時翻面、抹油,等燒餅兩面烤至微黃色時才出爐。出爐算是最美的時刻了,爐內的燒餅金黃,爆起點點油花,屋內的香氣四溢,面點師的用木鏟飛快地將一個個圓圓的燒餅鏟到木箱里,排列的整整齊齊,于是,循著香氣奔來的食客就掏出了錢包,掌柜一邊與食客寒暄,一邊麻利地用草紙將燒餅卷成卷、遞去,小小燒餅為人們帶來過多少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