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石家莊市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建設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正定新區、循環化工園區、空港工業園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將《石家莊市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石家莊市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方案
為增強民生領域信息服務能力,加快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創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新模式、新機制,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部委《關于同意深圳市等80個城市建設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的通知》(發改高技〔2014〕1274號)批復的建設內容,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解決當前體制機制和傳統環境下民生服務的突出難題為核心,重點解決社保、醫療、教育、養老、就業、公共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社區服務、家庭服務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務資源,構建市級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基礎信息集中采集、多方利用,實現公共服務事項和社會信息服務全人群覆蓋、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辦理。形成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信息體系,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管理能力。
二、總體目標
通過民生領域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社會信息消費。通過連續三年的試點建設,力爭建成國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
(一)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到2016年,在公共服務信息平臺上,實現匯聚各類服務事項1000項以上,服務覆蓋能力超過1000萬人以上;社保業務80%以上事項實現就近辦理,社保繳費申報和查詢服務90%以上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居民健康卡實現城鄉居民100%覆蓋,二級以上醫院100%使用電子病歷和實現預約診療,實現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就診信息協同共享,推動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智慧校園覆蓋30%中小學,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學習空間人人通”覆蓋90%以上學校,實現100%的山區教育扶貧項目學校開通與資源優質校之間“遠程視頻互動專遞課堂”,生命教育覆蓋100%中小學。
(二)社會綜合管理體系初步建成,政府管理效能顯著提高。到2016年,基本建成集成相關服務熱線和業務后臺系統的城市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管理范圍逐步實現從城市管理領域擴展至食藥品監督、公共安全等其他管理領域,努力實現社會綜合管理的全行業覆蓋;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實現50家以上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數據接入,為企事業單位、各級政府部門提供1000多個事項的信用信息;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生產、流通企業電子檔案,逐步在重點品類和監管對象中建立全過程追溯系統;在一般商業金融聚集和人口密集地段建設200處報警求助惠民服務設施。
(三)政務基礎共享資源建設完成,社會化開放程度顯著提高。到2016年,建成統一的人口、法人、空間等基礎數據庫,實現人口信息共享交換的市級部門達15家,到2018年力爭實現市級部門和區縣100%覆蓋;實現市法人信息共享與應用系統覆蓋30個政府部門;實現8家以上市級部門行業性空間地理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完成政府共享信息資源目錄編制工作;完成業務協同審批框架體系,行政審批網上申辦率不低于90%。
(四)信息消費穩步提升,信息產品更加豐富。信息消費規模和供給能力持續提升,信息消費意愿持續增強,信息消費支撐和環境保障明顯改善。在民生領域的信息服務產品更加豐富,信息消費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充分顯現。
三、主要任務及分工
(一)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1.加強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加快智慧城市云計算中心建設,圍繞信息惠民建設公共信息分數據中心、公共服務集成及業務協同支撐平臺。通過規范數據接口和標準,對現有試點領域信息數據庫進行升級改造,突破全市信息數據共享瓶頸,整合試點領域服務管理系統,構建統一的惠民服務網絡,為公眾提供公開、透明、便捷的“一站式”公共信息服務。(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政府信息中心、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衛計委等有關部門。首位為牽頭部門,下同)
2.推進社會保障信息惠民服務。建設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助信息服務平臺為核心,規范整合鄉鎮、街道、社區業務辦理系統,以社會保障卡為應用載體,以人社信息網絡系統為支撐,融合社會保障服務管理系統,提供就近辦理、方便快捷的服務。(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3.推進健康醫療信息惠民服務。開展智慧醫療工程建設,實現轄區內跨地區、跨機構就醫“一卡通”;建立市級智慧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實現全市范圍內醫療機構之間以電子病歷、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的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建設預約診療信息系統,面向所有市民開展預約診療服務;構建全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責任單位:市衛計委)
4.推進優質教育信息惠民服務。以“三通兩平臺”為基礎,構建完善的服務城鄉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人員和社區居民等的教育服務系統;建設網上協同辦公平臺,實施遠程互動課堂專遞山區扶貧項目;建設教育網絡電視臺,開通名師課堂、生命教育、社區教育等欄目,增加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教育服務模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二)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提升政府管理效能
5.完善網格化管理服務。建立城市管理電子信息系統,完善以網格化社會管理決策中心、網格化社會管理監督中心為核心的社區網格化管理系統;進一步拓展網格化應用范圍和服務功能,逐步實現市域范圍的全區域覆蓋,以及城市綜合管理的全行業覆蓋。(責任單位:市城管委、市公安局、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衛計委等市直部門)
6.探索公共信用信息服務。推進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公共信用信息在社會管理、市場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示范應用。(責任單位:市政府信息中心、市發改委、市工商局等市直部門)
7.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食品藥品監管企業基本數據中心,補充完善食品藥品生產、流通企業基本信息,改造投訴受理系統、食品藥品流通實時監控系統以及企業信用管理系統。(責任單位:市食藥監局)
8.推進公共安全信息惠民服務。構建公共安全服務管理系統,以城市主干道和市內街區為引線,以核心熱點區域為節點的“網格化”防控體系,在重點要害部位和場所,建設集報警求助、雙向對講、避險廣播、圖像復核、報警位置定位和公共安全信息告知為一體的報警求助惠民服務網絡。(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三)促進政務數據開放,推進開放型政府建設
9.完善人口、法人、空間地理三大基礎數據庫。提高三大基礎數據庫的準確性、完整性、安全性,著力推動基礎數據庫的共享和跨部門協同應用。(責任單位:市政府信息中心、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
10.推動政府信息資源開放。擴大政府信息資源目錄范圍,完善政府信息資源開放渠道,并加快移動數據服務門戶建設。(責任單位:市政府信息中心)
11.推動協同行政審批。加大單部門行政審批事項規范上網覆蓋范圍,逐步形成全市統一的網上審批平臺框架,全力打造網上政務大廳。(責任單位:市編辦)
(四)引導促進信息消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12.開展基于位置服務的地理信息數據開發應用,推進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系統和終端的建設及研發、開發公眾出行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城市交通管理遠程監管系統,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業。(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交通局)
(五)完善基礎設施和支撐體系建設
13.進一步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全面推進寬帶網絡升級改造,加快
(六)建立完善相關政策法規
14.研究制定《石家莊市促進信息惠民工程實施意見》、《石家莊市加快信息惠民工程建設扶持政策》。(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15.研究制定《石家莊市信息共享安全規范》。(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
16.研究制定《石家莊市網上行政審批規范》、《石家莊市網上行政審批工作監督檢查制度》。(責任單位:市編辦、市監察局)
四、進度安排
(一)啟動階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印發《石家莊市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召開信息惠民試點工作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建立日常工作聯系渠道,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和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季報制度。
(二)實施階段(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各部門圍繞《石家莊市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具體任務,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各牽頭部門對所承擔任務負總責,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工作進度、制定工作措施,推動工作落實,加強對所承擔工作的協調調度;參與單位要加強配合,完成好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市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調度和督導檢查重點工程實施情況,并向市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年終對各項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經領導小組研究后,通報評價結果,確保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三)總結驗收階段(2017年1月-6月):市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組織各牽頭部門總結試點工作成效和亮點,對各部門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經領導小組研究后,表彰先進,并根據情況申報信息惠民國家示范城市。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長擔任組長,主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石家莊市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承擔市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市工信局、財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食藥監局、衛計委、城管委、組織部、商務局、監察局、工商局、行政服務中心、政府信息中心、編辦等部門根據行業領域牽頭實施信息惠民試點建設。
(二)強化協作推進。建立溝通和調度機制,定期研究民生領域信息惠民重大事項,整合教育、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工商、稅務等多部門信息資源,及時解決業務流程優化、管理模式、體制機制創新中出現的問題。
(三)完善投融資機制。設立市信息惠民工程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激勵、輻射和帶動作用,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信息化建設。積極推行信息化服務外包,培育外包市場,通過政府授權、委托、認定等方式,引導、扶持提供外包服務的企業和專業機構,建立配套的規范標準,為推行外包制度創造條件、形成規范。
(四)實施績效評估。建立信息惠民工程年度目標評估制度,總結評價年度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分析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下一年度計劃實施積累經驗。市財政局會同市審計局,建立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制度,促進信息惠民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實現示范試點實施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