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第十五次市民·市長懇談會在市人民會堂召開。10位市民代表與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宇駿面對面互動交流,圍繞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主題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如何更好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學校、家庭、社會和政府共同關注的話題。市民代表貢艷霞、劉珺珺、周鳳敏、郭琳琳、王月芳、姚逸飛分別從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培養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等方面談想法、提建議,“希望家庭、校園、社區重視青少年心理保健,成為孩子積極心理的賦能場;健全殘疾青少年心理健康監測和干預機制,拓寬殘疾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渠道;推廣試行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站,為有需求家庭提供咨詢服務;定期在學校開展心理學應用講座,加強對學生、家長和老師心理學普及教育;強化學校心理咨詢資質教師的招聘或引進;組織開展公益活動、社會實踐,鼓勵學生參與公民事務,增強社會責任感。”
體育鍛煉是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有效手段,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也大有益處。智高翔、張軍朋建議要以體育促健康、強意志,“組織各類體育活動,培養學生運動習慣,樹立正確健康觀念;增加課余時間的活動科目,讓八段錦、太極拳、武術等走進校園,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生活”。
李佟、李春霞圍繞鼓勵青少年多元化發展、為青少年提供良好成長環境提出,“將青少年參與社會實踐納入評價學校和學生的標準,鼓勵對學校教育進行多元化探索創新,對優質創新成果進行推廣和共享;支持并投資建設青少年友好公共場所。”
會上,馬宇駿邊聽邊記,不時與大家交流,要求相關部門認真梳理吸納市民代表提出的好建議、好想法,積極研究落實需要解決的具體事項。他說,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家庭、社會,更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心、關愛、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既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學校、家庭、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希望社會各界對青少年多一些關愛、包容,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副市長梁昆、張峰珍,市政府秘書長宋國宏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