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臺背景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破解京津科技成果轉化“蛙跳”問題,加快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形成新質生產力,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關于加快京津冀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來石轉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二、主要任務
緊緊圍繞京津科技成果來石轉化鏈條,市縣聯動,加大支持投入,強弱項,補短板,努力打造“京津研發、石家莊轉化”模式,破解京津科技成果“蛙跳”問題,加快京津科技成果在石形成新質生產力。力爭到2026年,全市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區域內占比顯著提升。
三、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共有10條具體措施:
1.建立常態化成果供需捕捉機制。發揮河北清華研究院、河北工業大學創新研究院(石家莊)在京津的區位優勢,發掘和匯聚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建立縣區與京津高校院所常態化成果對接機制,每個縣(市、區)確定2-3個京津高校院所作為重點聯絡單位,每年組織企業與京津冀科研院所、高校對接活動不低于2場;建設我市科技成果庫,到2026年底成果供給數量達到30000條。
2.支持應用型成果研發和轉化。加大京津創新資源和科技成果引進力度,以科技項目為抓手,加大項目支持強度。京津石產學研合作專項支持京津石協同創新及京津科技成果來石轉化;支持科技成果中試平臺建設;支持創新應用場景建設。
3.搭建京津成果來石轉化橋梁。依托京津石第三方技術服務,促進京津石技術要素流動;打造省市縣三級聯動、線上線下互動的科技大市場體系,讓科技成果轉化突破供需信息“不對稱”瓶頸;不斷培育壯大技術經紀人隊伍和技術轉移機構。
4.聚焦成果轉化關鍵環節建設。支持科技成果中試平臺建設,各縣(市、區)圍繞我市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每年至少建設1個中試熟化平臺(基地)。支持創新應用場景建設,支持新技術的首次應用、疊代升級以及跨領域應用和集成示范。謀劃舉辦系列“高層次人才應用場景發布會”,做到“成熟一批、發布一批”。
5.提升成果孵化轉化載體能級。加強孵化器、科技產業園、開發區建設,為京津科技成果孵化、落地提供優質載體。實施科技創業孵化“沃壤行動”和“1+N”孵化服務體系建設,形成全市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的良性生態系統。鼓勵各縣(市、區)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園區。每個縣(市、區)至少建設1個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園區。
6.強化成果轉化承接平臺支撐。將開發區打造成京津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承接平臺。各開發區要強化科技創新引領,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推動等方式引進京津創新能力強、產業效益好的高新技術企業。探索建設中央創新區,為企業提供實驗室研究、檢驗檢測、中試放大、孵化產業化等共享服務。
7.拓展科技成果產業鏈承接空間。深化與京津產業合作機制,推動石家莊高新區生物醫藥、鹿泉區新一代電子信息、欒城區先進裝備制造等現有13個基地提升體量能級,引導產業鏈企業聚集。實施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提質增效行動,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示范基地。加強京津冀產業合作重點平臺建設。
8.強化科技成果轉化金融賦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放大作用,通過設立子基金、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貼息等方式,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9.深化吸納京津成果激勵機制。持續深入落實《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建立完善技術經紀服務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方案》,支持企業吸納轉化成果,鼓勵企業以技術轉讓和技術許可方式吸納京津科技成果,單項技術交易額在50萬元(含)至100萬元(含)的,按照技術合同實際交易額給予最高10%的補助,超過100萬元的部分給予最高5%的補助,每項最高補助50萬元。引導地方政府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健全全市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體系。
10.健全全市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體系。強化縣(市、區)政府和管委會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職責,引導地方政府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成果轉化有效路徑。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京津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納入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范圍,企業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經費投入,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在經營業績考核中視同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