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石家莊市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5年)》和《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石家莊市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劉志剛先生就《石家莊市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5年)》《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1-2035年)》作說明。石家莊市林業局二級調研員溫連吉先生、石家莊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地管理科科長吳玉瓊女士回答了現場記者提問。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科科長王玉杰主持。發布實錄如下:
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科科長王玉杰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辦組織的《石家莊市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5年)》和《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布會。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了市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劉志剛先生;市林業局二級調研員溫連吉先生;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地管理科科長吳玉瓊女士。3位嘉賓將向大家介紹《石家莊市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5年)》和《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有關情況,并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回答記者朋友提問。
首先,請市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劉志剛先生就《石家莊市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5年)》《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1-2035年)》作說明。
市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劉志剛
尊敬的媒體朋友、各位來賓:
大家好!
首先,感謝各位對我市濕地和自然保護地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參與。
根據工作需要并結合石家莊市實際,我們組織編制了《石家莊市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5年)》(以下簡稱《濕地保護規劃》)和《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希望通過各位新聞界的朋友進行廣泛宣傳。下面,我就這兩個規劃的相關情況做簡要介紹:
一、編制兩個規劃的必要性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全國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及其相關專項規劃的編制,要求多規合一、責權清晰,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濕地保護規劃》和《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作為國土空間的專項規劃,編制這兩個規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的關鍵舉措,是落實濕地保護、自然保護地發展保護決策部署的內在要求,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將解決濕地和自然保護地在保護、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實現對生態資源的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促進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再上新臺階,牢牢守住石家莊市生態“底色”。
二、兩個規劃的編制過程
兩個規劃立足石家莊市資源稟賦,充分銜接《石家莊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河北省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0年)》《河北省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其他相關專項規劃。編制過程中通過了專家評審、征求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部門、公眾意見,12月30日,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2025年1月21日,《濕地保護規劃》和《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獲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批復。
三、兩個規劃的主要內容
(一)《濕地保護規劃》主要內容
《濕地保護規劃》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改善濕地生態功能為主要內容,以管理體制與體系改善、保護與恢復工程建設為重點,繪制了石家莊市濕地保護新藍圖。
1.厘清濕地資源底數。根據2022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結合實地調查,石家莊市濕地資源共包括森林沼澤、內陸灘涂、河流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和溝渠等六類用地,總面積約為39254.68公頃,濕地率為2.99%。
2.明確濕地保護目標。加強濕地保護、濕地恢復和綜合治理,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全市濕地保有量總體穩定。嚴格濕地用途監管,有效遏制天然濕地面積萎縮趨勢。嚴格保護濕地,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各種功能和效益。到規劃期末,全市濕地保護率保持在55.88%以上。
3.劃分濕地功能分區。《濕地保護規劃》以《河北省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0年)》中劃分的濕地功能區為基礎,結合石家莊自然地理特征、濕地功能特性等因素,將石家莊市濕地劃分為兩大區域,即山地濕地功能區、平原水網濕地功能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各分區內濕地的核心保護要求。
4.確定濕地保護重點任務。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將濕地面積總量管控目標納入林長制、河湖長制等考核;通過建設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水源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形式,完善濕地保護體系;完善保護管理制度,實施濕地分級保護,推進濕地恢復管理,提升濕地保護管理能力;謀劃實施濕地保護、濕地修復重點工程;加強濕地資源調查監測,定期開展濕地資源調查,建設全市濕地網絡監測平臺;定期開展濕地科普宣教活動,建設濕地生態科普宣教基地,弘揚濕地生態文化。
(二)《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主要內容
1.厘清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底圖底數。自然保護地基本覆蓋了全市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遺產最精華、自然景觀最獨特、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維護生態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已建立自然保護地40處,批復總面積16.86萬公頃,去除交叉重疊后矢量總面積10.88萬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7.74%。
2.構建自然保護地空間布局。依托太行山脈和大清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形成的石家莊市山水脈絡生態基底,結合自然保護地空間分布特征,充分銜接《河北省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1—2035年)》《石家莊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石家莊市林業和草原保護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構建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一核一屏,兩廊多點”的空間布局結構,其中,“一核”為河北駝梁自然保護區,“一屏”為太行山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生態屏障,“兩廊”為太行山生物廊道和滹沱河水生態廊道,“多點”為五個具有重要生態保護價值和生態服務功能的生態建設節點,是各片區自然保護地建設的重心和抓手,作為生態建設重心優先進行保護和發展。
3.確定自然保護地建設任務。《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明確7項建設任務,一是持續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二是提升自然保護地管理能力;三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強自然生態保護與修復;五是完善自然保護地科研監測體系;六是拓展生態服務供給能力;七是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各位媒體朋友,這兩個規劃是對我市濕地和自然保護地管理的綱領性文件,是貫徹落實國家、省文件要求作出的全局性安排,是我市濕地和自然保護地保護與管理的空間藍圖,同時也為下轄各區縣編制濕地保護規劃和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提供了規劃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做好規劃的印發和公開工作,進一步健全公眾參與機制,拓寬公眾參與渠道,豐富公眾參與形式,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不斷提高濕地和自然保護地保護與管理水平,確保完成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我們非常期待廣大媒體朋友們能夠加強對規劃的宣傳,非常歡迎社會各界和全體市民參與和監督規劃的實施,共同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貢獻生態力量!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科科長王玉杰:
感謝劉志剛局長的發布。
下面,是現場提問時間。請記者朋友舉手示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媒體機構名稱。
河北日報:國際和國內對于濕地定義有不同的版本,《石家莊市濕地保護規劃》所指的濕地概念和分類是采取的哪一個呢?
市林業局二級調研員溫連吉: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也感謝各位朋友對石家莊市濕地保護規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濕地作為三大生態系統之一,被譽為“地球之腎”,對我們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對于濕地的定義,以及它所包含的用地類型,從科學界到政府部門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理解與看法。例如國際上公認的濕地概念是1971年《濕地公約》中提出的,中國在2013年由國家林業局頒布的《濕地保護管理規定》中也提出了我國對于濕地的定義等等。相對應的,濕地所包含的用地類型在土地調查、林業調查等不同工作中也有所差異。
隨著我國濕地保護工作的深入發展,在2022年6月1日,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正式頒布實施,以法律的形式對于濕地有了一個明確的定義。
《石家莊市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5年)》中所指的濕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中的定義保持一致,指的是具有顯著生態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但水田以及用于養殖的人工水域和灘涂除外。濕地所包含的用地類型,與2023年11月自然資源部正式印發的《用地用海分類指南》附錄D中的濕地地類保持一致,包括3個一級地類、12個二級地類。
謝謝!
長城新媒體:請問自然保護地的概念及我市包括哪些類型?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地管理科吳玉瓊:
感謝提問。自然保護地是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自然保護地按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高低依次分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其中自然公園包括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按級別分為國家級和地方級(省級)。目前,全市現有自然保護地40處(無國家公園),分布在平山縣、井陘縣、贊皇縣、靈壽縣、元氏縣、行唐縣、井陘礦區、鹿泉區、趙縣和新樂市10個縣(市、區),其中自然保護區4處,如駝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靈壽漫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等;風景名勝區9處,如西柏坡-天桂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嶂石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地質公園2處,分別為贊皇嶂石巖國家地質公園、靈壽五岳寨省級地質公園;森林公園21處,如仙臺山國家森林公園、沕沕水省級森林公園等;濕地公園4處,如清涼灣省級濕地公園、冶河省級濕地公園等。
我市的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統籌保護和發展,在石家莊市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的基礎上,提升自然保護地管理效能,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多樣化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更好地推進生態惠民,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逐步建成有石家莊特色的生態完好、類型豐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彰顯自然保護地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謝謝!
河北廣播電視臺:在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的進程中,自然保護地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地管理科吳玉瓊:
感謝提問。
在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進程中,自然保護地發揮著塑造城市形象、提供生態休閑空間、推動綠色發展和保障生態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優質的自然保護地資源是城市的綠色名片,能夠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展示石家莊市生態宜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資和游客,增強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自然保護地的建設和發展可以帶動相關綠色產業的興起,如生態旅游、生態康養等,促進城市經濟向綠色、低碳、循環方向轉型,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在面對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全球性挑戰時,自然保護地能夠增強城市的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抗逆性,保障城市的生態安全,為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生態基礎,降低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生態風險。謝謝大家。
中新社:請問兩個規劃對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會帶來哪些積極影響?謝謝。
市林業局二級調研員溫連吉:
感謝您的提問。我從兩個方面來談一下兩個規劃對石家莊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會帶來的積極影響。
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方面:
1.推動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自然保護地和濕地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生態資源,規劃的實施可合理開發生態旅游項目,吸引大量游客,帶動餐飲、住宿、購物等相關產業發展,增加旅游收入,促進地方經濟增長。例如依托駝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綿蔓河、冶河省級濕地公園等發展生態旅游后,周邊農家樂、民宿等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2.促進綠色產業發展。濕地和自然保護地對于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生物多樣性、提供生態服務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濕地和自然保護地的建設有利于保護和培育生態資源,為發展林下經濟、特色種養殖、生態農業等綠色產業提供良好基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綠色發展。比如利用自然保護地周邊的生態環境優勢,發展有機農產品種植,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3.帶動相關服務業發展。隨著濕地和自然保護地的發展,科研監測、生態教育、環境評估等相關服務業需求也會增加,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和投資,提升地區經濟活力。
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方面:
1.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濕地的保護和自然保護地的建設能夠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和公共服務,如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優美的休閑空間等,有助于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2.增加就業機會。除了旅游和服務業直接創造的就業崗位外,濕地和自然保護地的建設與管理還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包括護林員、導游等,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多樣化的就業選擇,促進社會穩定。
3.促進生態教育與文化傳承。濕地與自然保護地是開展生態教育和科普宣傳的重要基地,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和展覽,能夠提高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和科學文化素養。同時,自然保護地內蘊含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遺跡,也為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載體,增強了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謝謝!
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科科長王玉杰:
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也感謝各媒體的關注。由于時間關系,現場提問環節就到這里。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有關情況,請在會后與市林業局工作人員聯系。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