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擴大汽車、成品油消費。組織汽車經銷企業開展消費券補貼發放活動,活動期間購買汽車的個人消費者,按實際成交額給予資金補貼。組織汽車經銷企業開展家用新車促銷、汽車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推廣和汽車下鄉等活動。組織成品油銷售企業積極開展促銷活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
二、穩住家居居住類商品消費。組織開展家電惠民促銷補貼活動,活動期間,在店家、企業推出惠民讓利活動的基礎上,對消費者購買家用電器,按照銷售價格給予資金補貼。組織企業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換綠色、換時尚消費促進活動,引導市場擴大以舊換新家電品種,限額以上企業銷售額增速超過省或者市(取兩者增速高者為依據)一定標準的,分別給予資金獎勵。鼓勵消費者更換、新購環保家具等家居產品,促進家具家裝消費。加快發展長租房及保障性租賃住房,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支持繳存人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租賃住房。〔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縣(市、區)〕
三、發展特色品牌消費。對新引進行業知名大型零售企業、餐飲企業、國際知名酒店進駐我市的,年零售額(營業額)分別超過一定標準的,一次性給予資金獎勵。國際、國內知名零售企業在我市開設品牌首店、旗艦店的,按品牌等級和營業面積一次性給予資金獎勵。鼓勵支持我市老字號、名優特產品等在各類媒體、展會等平臺進行宣傳推廣活動;積極參加省商務廳等有關單位組織的“冀憶”老字號宣傳活動和2022年河北非遺購物節等各類活動,采取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推廣宣傳;推動大型綜合體和大型連鎖企業、商場設立老字號專柜,傳承燕趙文化,提升我市老字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動特色消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
四、提振餐飲消費。積極組織參與省打造“十百千”工程,開展“冀菜”品牌推廣等活動;同時從全市選取10家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含中央廚房、團餐企業)50個餐飲門店,予以資金支持;持續推進我市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培育“冀菜”大師,做好“冀菜”崇禮菜單、冬奧會菜單的宣傳推廣,吸引大眾消費;組織舉辦美食節、百家餐飲美食大聯展等活動,活躍餐飲市場;結合發放消費券活動,適當增加餐飲消費券的發放,擴大餐飲消費。創新餐飲消費模式,積極探索搭建美食惠民消費平臺,促進餐飲企業讓利惠民,升級擴容餐飲市場。〔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
五、拓展文化旅游消費。豐富文化產品供給,面向全市發放“石家莊文化惠民卡”1.5萬張,發行“石家莊旅游惠民卡”4.5萬張。舉辦第四屆石家莊市文創和旅游商品大賽,推出一批豐富多彩、質優物美、彰顯石家莊特色的文創和旅游商品,打造“石家莊禮物”。積極對接“樂游冀”平臺,在平臺宣傳門票減免政策、非遺主題旅游線路等信息,向平臺持續提供更多特色非遺和文創商品。積極參加“大美燕趙·冀憶鄉情”河北鄉村旅游活動,依據《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名錄建設工作方案》、《河北省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管理辦法》以及《河北省鄉村旅游重點村鎮評分表》,培育推薦一批國家級、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
六、建設文旅消費聚集區。推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豐富消費業態,提升街區品質。支持我市優秀文旅消費集聚區優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爭創省級、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對符合條件的集文化、旅游、商業、休閑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新型文旅消費集聚區示范項目,給予政策支持。〔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
七、推動體育消費。依托省體育局專項體育消費券,開展以“新體育·新生活”為主題的石家莊市體育消費季活動,拉動體育消費。開展青少年滑冰暑期體驗營活動,舉辦冰雪體驗季活動,推動冰雪場館打折、體驗消費,激發群眾參與熱情,促進冰雪消費。向全市體育傳統學校免費發放3萬冊“青少年體育運動護照”,到指定體育場館、體育培訓機構和體育商家免費打卡體驗。〔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各縣(市、區)〕
八、抓好消費促進活動。組織開展消費券發放,舉辦石家莊購物節、美食節、音樂季等品牌促消費活動,積極組織參與“幸福河北歡樂購”“購車節”“中華美食薈”“中國農民豐收節”“夜經濟消費季”等線下促銷活動,“618”、“雙11”、電商直播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促消費活動,組織本地商貿企業、電商企業通過自有平臺或者與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合作,加大網絡促銷力度,通過低價折扣、發放消費券、積分抽獎等方式向消費者贈送實惠、激發消費熱情、營造濃厚消費氛圍。市七區、高新區、正定縣分別組織各類促銷活動5場以上,其他縣(市、區)分別組織2場以上。支持商貿企業參與省、市促消費活動,或獨立舉辦、聯合舉辦的規模大、特色突出的促消費活動,投入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資金獎勵。發行《河北省石家莊市運動體驗一卡通》,公開征集全市體育健身場所商家參與實施贈送、打折、體驗等營銷活動,對全市體育場館資源有效整合,促進全市體育健身消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體育局、市供銷社,各縣(市、區)〕
九、完善城市消費基礎設施。對建成并通過驗收、投入使用的重點商貿項目,根據投資規模,給予不同等次的資金獎勵。對于企業總部、外地優質上市公司遷入我市,以及新進入行業國內100強的商貿企業,一次性給予資金獎勵。積極爭取國家“一刻鐘便民服務生活圈建設試點城市”,重點支持便利店、綜合超市、菜市場、早餐店、便民消費服務中心等社區便民服務網絡建設,2022年新增品牌連鎖便利店100家以上。大力實施市場惠民工程,對新建或改建并符合相關標準列入年度政府支持的便民市場,每個項目給予資金獎補,對社區便民生活服務中心每個項目給予資金獎補(含省級獎補)。每個縣(市、區)打造至少1條特色商業街區,2022—2024年,每年給予國家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創建培育資金支持,對列入省級、市級改造提升試點街區分別給予資金支持,對其他改造提升的街區進行綜合排名,排名前15位的分檔給予資金支持。對于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規模大、特色突出的夜間休閑消費聚集區,給予資金補貼。支持創建綠色倉庫,根據評定級別,給予資金獎勵。2022年全市建成1-2個供銷系統流通網絡強縣。〔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供銷社、市財政局,各縣(市、區)〕
十、健全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積極爭取中央專項資金,支持縣域商業體系建設,2022年全市4個縣(市)先行先試,加快建立健全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縣域商業體系。持續推進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建設,提升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能力。推進農產品供應鏈建設,2022年全市重點培育3條農產品供應鏈。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為農產品生產和流通企業搭建對接交流平臺,促進產銷雙方合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供銷社、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市、區)〕
十一、培育電商龍頭企業。依托本地優勢產業建設的互聯網平臺,年交易額首次突破50億元的,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重點支持網上零售業績貢獻大、產業帶動能力突出的電商平臺、園區和直播基地發展,年網絡零售額首次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給予資金獎勵。重點推進國家和省級示范園區建設,新評定(含增補)的國家、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對于在我市注冊的新媒體直播基地、企業,按照投入、規模、貢獻,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加強與京東等國內知名平臺深度合作,對于簽約落地重大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資金支持。利用省電子商務專項獎勵資金,舉辦產業集群電商應用大賽、資源對接會等活動,推動我市知名企業以自主品牌方式開展網上交易,打造互聯網品牌。〔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各縣(市、區)〕
十二、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對餐飲、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的紓困政策,在退稅減稅降費、降低成本、便利經營等方面繼續加大幫扶力度。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5個特困行業單位應繳納部分實施階段性緩繳三項社保費政策的基礎上,以產業鏈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較大、生產經營困難的制造業企業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實施范圍。緩繳擴圍行業所屬困難企業,可申請緩繳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部分。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將符合規定舉辦的會展活動、工會活動及參觀學習、紅色教育、黨建培訓等活動,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旅游交通、住宿、餐飲、會務,明確服務內容、服務標準等細化要求,加強資金使用管理。深入開展涉企收費清理整治,積極落實省轉供電環節電價政策,清理不合理加價行為。(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
十三、加強財政稅務支持。全面落實國家、省有關進一步降低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需求旺盛的優質消費品進口關稅的稅收政策,做好稅收征管改革和服務。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消費相關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專項基金支持范圍。優化辦稅服務,提高辦稅效率,落實好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稅務局、市財政局)
十四、強化金融支持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普惠小微企業信貸資源投放,滿足貸款主體融資需求。持續推動金融機構落實降費讓利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讓利,不斷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加大消費信貸投放力度,豐富大宗消費和農村消費金融產品、服務。(責任單位:人行石家莊中心支行、河北銀保監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十五、改進促消費便利服務。支持商貿企業依法依規開展促銷活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放寬外擺的管制和限定,允許各商業步行街商戶開展外擺經營,允許各大型商超、商城商場、汽車4S店在自有廣場有序開展戶外促銷及展示推廣宣傳活動。對各夜間經濟集聚區及各大商圈在同一場地舉辦的多場次活動的,實行隨舉辦隨報備。〔責任單位:市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
十六、發揮產業支持政策的引導撬動作用。積極發揮《支持現代商貿物流業做大做強的若干措施(試行)》等支持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發展政策的示范、引導作用,廣泛征集一批有帶動作用的項目和企業列入支持范圍,加大對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等改善消費供給的支持力度。〔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