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旅游業已成為石家莊市經濟發展中一個引人矚目的新的增長點。1993年,市政府發布實施了《石家莊市關于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立足省會、合理布局、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全面發展”,優先發展國內旅游,積極開展出境旅游的市旅游業發展指導思想。石家莊市國內旅游迅猛發展,形成相當規模,出境旅游開始興起。1994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874萬人次,1995年達到957萬人次。同時,全市旅游景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快,主要景區都實現了“四通”(即通水、通電、通路、通程控電話)。1994年,正定被批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贊皇縣嶂石巖被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宣傳促銷力度顯著加大,圍繞國家旅游局每年推出的旅游主題,形成一年一個主題,年年出現新高潮的好局面,石家莊旅游的知名度得到明顯提高。行業管理工作穩步推進,研究制定下發了一系列旅游行業管理規范性文件,加大了旅游市場專項整治力度。
1999年,石家莊市明確將旅游業定位為“對國民經濟起先導作用的新興支柱產業”,市財政每年安排的旅游專項經費由原來的10萬元增至50萬元。1999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參加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活動。1999年國慶節,全國開始實行黃金周長假制度。此次黃金周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3萬人次,創收1.32億元。1999年,市接待國內外游客1044萬人次,收入突破40億元。2000年9月,石家莊市順利通過國家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檢查驗收團的檢查驗收,成功跨入“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行列。2000年10月,由市政府出資60萬元聘請國內知名專家編制的《石家莊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這一階段,石家莊市對旅游業的投入力度增強,旅游資源開發和精品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市場運作、多元投資、法人開發、政府支持”的旅游業發展投融資新體系開始形成,已基本形成 “一個中心、八大景區”的旅游開發總體格局。圍繞“立足省會、拓展周邊、面向全國、走向海外”的市場開發策略,整體策劃包裝出“紅(愛國主義教育游)、綠(綠色太行生態游)、古(悠久歷史文化游)、新(現代都市新貌游)”四大名牌旅游產品,并進一步加大了旅游產品的宣傳促銷力度,對外影響越來越大,尤其京津及周邊地區的游客已占到全市接待總量的50%以上,并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1999年5月1日,石家莊市在河北省率先出臺了《石家莊市旅游業管理辦法》,也是石家莊市旅游業有史以來第一部行政規章,為全市旅游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截至2000年底,全市已有12個縣(市)區建立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門,重點景區也都成立了景區管委會。全市共擁有旅行社96家,其中國際社9家,國內社96家,三星級飯店9家,二星級飯店4家,一星級飯店1家,旅游涉外定點單位22家,旅游行業干部職工達到1萬余人。
2001年,石家莊市旅游接待及創收增長率為11%和17%,2002年旅游接待及創收增長率為13%和26%。2003年2月,石家莊市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和石家莊導游服務管理中心成立。2003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發展的意見》《石家莊市旅游貸款貼息管理辦法》《關于鼓勵旅行社招徠境內外游客來石旅游的優惠政策》《關于加強旅游精品景區建設和管理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商品開發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進一步加大了對旅游業的扶持力度,使政府主導發展旅游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2004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中,石家莊市地跨“太行紅色旅游區”(主題形象是“太行硝煙、勝利曙光”)和“京津冀紅色旅游區”(主題形象是“人民勝利、國旗飄揚”)兩個區,國家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石家莊市有2處(西柏坡及周邊景區、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國家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石家莊市有2條(北京—保定—西柏坡線、石家莊—西柏坡—涉縣—長治—晉城線)。《河北省紅色旅游發展專項規劃》也確定西柏坡為全省紅色旅游發展的龍頭。通過發展紅色旅游,帶動了“綠、古、新旅游”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石家莊市建筑、商貿、交通、電信、加工業和農業等關聯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業興百業旺”的良好局面,為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旅游發展大會,提出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市的戰略目標。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17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其中國家AAAA級旅游區9處,居全省首位。有旅行社189家,其中國際社14家,國內社175家。有旅游飯店60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18家,三星級25家,二星級15家。全市共接待國內旅游者1600萬人次,創收71.2億元;接待海外旅游者7.43萬人次,創匯2150萬美元;實現旅游業總收入73億元,比1993年增加53.7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