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石家莊市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城市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石家莊市的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也得到了發揮。
第一節 市管縣體制的確立
1993石家莊地區撤銷,石家莊地區和石家莊市合并,組建了新的石家莊市,實行了市管縣新體制,從行政體制上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城鄉分割的體制。經過幾年的努力,在思想觀念上,逐步從"二元結構"的思維定式和城鄉分治的傳統思想中解放出來,在工作實踐上,逐步理順了關系,并完成了并鄉擴鎮改革,城鄉一體的政區體制已經建立,中心城市、縣級城鎮和建制鎮三級城鄉輻射網絡已經形成,形成了建成區面積104.5平方公里、157萬人口的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222.8平方公里的5個縣級市、12個縣城鎮,現狀用地面積70.64平方公里的94個一般建制鎮,基本形成了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管理體制。
新體制的確立,使石家莊中心城市服務能力增強,提高了吸引力和輻射能力。改革開放20多年來,石家莊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明顯改善,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初步形成的醫藥、化工、輕紡、機械、電力等產業為主體的綜合性工業體系,內外貿易較為發達、市場布局較為合理的流通體系,鐵路、公路、航空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完善的電力、通訊和信息網絡,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相對集中、技術人才較為齊全的科技教育體系,使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力大為增強,城市向外轉移項目、擴散技術、輸出智力、傳遞信息、組織對外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明顯增強。1997年,省會石家莊市向縣城轉移資金8.5億元,擴散項目160多項,傳遞先進適用技術和提供技術服務300多項,培訓各類技術人才10多萬人次。另外,石家莊市也成為了京、津二市對外輻射的紐帶和橋梁,在引進京、津資金,轉移項目,傳播信息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節 城鄉一體化發展
為了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推動城鄉經濟共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1997年12月底,在中共石家莊市委六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上提出了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戰略,1998年5月又召開了全市城鄉一體化工作會議,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普遍成立了城鄉一體化領導小組,制定措施,使全市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了生產要素和資源的流動,推動了城鄉工業對接與聯合,打破了在工業布局上城鄉自成體系的局面。石家莊市的紡織、醫藥、機械、電子、化工等部門和行業,通過城鄉聯合協作形式,向鄉鎮企業擴散項目、轉移資金、傳遞技術、溝通信息。各地抓住城市工業結構調整和"抓大放小"的機會,通過相互參股、兼并、購買、合資、合作等形式,加快了同城市工業的聯合與協作,加強了城鄉經濟的互補和融合。據統計,到1998年底,各類城鄉聯合體企業達到1500余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一半,產值和利稅分別占全市的37%和14%。
全市建立統一開放、內外貫通的市場體系,以城鄉大市場建設為重點,城區集中力量建設中心批發市場,農村利用本地優勢建各具特色的專業批發市場,形成了以重點產地市場為基礎、以小城鎮市場為紐帶、以縣城市場為骨干、以城市市場為中心的多層次的工業、農副產品和生產資料市場網絡,生產要素市場也加快了向縣鄉村輻射。到1998年12月,全市各類市場總數達到648個,成交額342億元。其中消費品市場563人,生產資料市場69個,生產要素市場16個,有力地推動了城市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為了進一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市委、市政府組織力量,制定了1998-2010年《石家莊市城鄉一體協調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編制堅持了城鄉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原則;堅持了雙向開放、內外對接原則;堅持了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統一的原則;堅持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經濟和文化同步發展的原則。根據石家莊市現階段發展的宏觀背景,內外部環境對全市發展的要求,結合石家莊市跨世紀發展任務,提出了城鄉經濟實力同步增長、城鄉社會同步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城鄉基礎設施和環境質量同步改善的四項具體目標。確定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五個重點,即:1、城鄉產業的聯合與對接,規劃了醫藥、化工、機械、食品、電子信息等七大支柱產業體系,組織了產業產品鏈條,確定了龍頭企業、聯合協作企業,以產品系列化為紐帶,形成整體優勢。同時對鄉鎮企業與城市工業對接、農業產業化確定了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2、建立暢通、完善、競爭有序的城鄉市場體系,提出了市場建設的重點項目,同是把大力發展要素市場作為建立和完善城鄉市場體系的突破口,詳細規劃了勞動力、人才、金融、技術、信息、房產、地產和產權市場的布局和發展重點。3、強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農村城市化水平,分別提出了中心城市、縣城、建制鎮的建設方向、發展目標和重點。4、構建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體系,提出交通運輸網、通信郵政網、電力設施、水利工程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設施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工作重點。5、城鄉文化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