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石家莊城鄉人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人民生活所需的工農業產品大幅度增加,城鄉人民收入逐漸增加,消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城鄉人民安居樂業。
第一節 農村居民走向富裕
改革開放20年來,全市農村居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居民生活已完成由勉強度日到溫飽有余的歷史性過渡,正向著更高的小康目標邁進。
一、農民收入增長
改革開放前,農業結構明顯呈現單一性,造成了農民收入渠道的單一性。1978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87元,其中80%以上來自農業生產,70%來自集體統一分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線,建立了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機制,給農村經濟注入了生機和活力。農村經濟結構得到相應調整,林、牧、副、漁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使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1995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95元,比1978年增加1908元,增長23倍,年均遞增20.2%。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家庭經營收入與勞動者報酬構成了收入的主體,分別占63.1%、30.4%。到199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調查數)已達2988元。
二、農村消費層次提高
隨著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消費水平也相應提高。1995年,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1245元,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生活消費大幅度增長的同時,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1995年,農民人均食品消費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下降到50%。主食消費人均285元,副食和其它食品支出人均319元,"副食型"消費逐漸取代"主食型"消費。在主食用糧內部構成中,細糧的比重已提高到80%以上,在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村,粗糧成為人們調劑口味的食品。同時農民的居住、耐用品、服務性支出及其他份額有較大上升。
服裝款式豐富多彩。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著裝越來越講究,而且穿著逐漸向著成衣化方面發展。農村居民衣著消費的突出變化表現在:一是對原布的購買量下降,對成衣的購買量逐步增加。1995年,農民人均購買成衣服裝1.14件;二是越來越講究穿著的款式、花色和質量,且趨于高檔化。
居住條件大為改觀。1995年,全市農民人均住房面積25.4平方米,其中磚木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人均住房面積為23.1平方米。部分富裕農民的住房已向樓房庭院式方面發展,房屋內部裝飾和便利的衛生設施也開始進入農家。
生活方式向城市化發展。隨著思想的解放和視野的開闊,城市現代化生活方式正在進入農村千家萬戶。日用品向中高檔耐用物品轉變。1998年,農民平均百戶擁有自行車207輛,縫紉機100架。家用電器從無到有,平均百戶擁有摩托車28輛,收錄機37臺,電視機118臺,其中彩電56臺,電冰箱19臺,洗衣機68臺,大型家具853件。
第二節 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
城市居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據對全市200戶城市居民家庭抽樣調查,1995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4151元,比1990年增長1.8倍,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34.1%,年均遞增6%;人均生活費支出3527元,比1990年增長1.6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26%,年均遞增4.6%,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個階段。"九五"以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持續增長。到1998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已達5952.47元。
隨著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食品消費質量進一步提高,消費結構日益改善。在滿足居民數量需求的基礎上,食品質量逐步達到了品味多樣化、方便化、營養保健化和高檔化。1995年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630.3元,比1990年的790.9元增長1.1倍。1990年到1995年食品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依次為57.2%、54.2%、48.8%、44.9%。從1992年起已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小康標準。到1998年,食品支出已達1905.88元。食品消費的提高還表現在居民在外用餐的增加,1995年居民在外用餐支出人均154.4元,比1990年增長2.8倍,占食品支出的比重由1990年的5.2%增加到9.5%。食品消費結構也不在不斷改善,一方面在動物性食物中,豬肉消費量下降32.4%,而牛羊肉及家禽上升44.4%,居民在吃的方面越來越講究高蛋白低脂肪。另一方面各類小食品及飲品銷量大增。
衣著消費平穩增長,到1998年,達到了584.40元。衣著更加趨向成衣化、高檔化,由過去的"灰、藍、黑"一統天下變為五彩繽紛。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節奏加快,現代化的交通通訊逐步進入居民消費中。1995年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訊支出215.2元,比1990年增長6.1倍,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2.2%增長到1995年的5.9%。百戶居民家庭擁有電話由1990年的1部增加到1995年33.5部。城市居民生活中交通通訊消費開始占據重要地位,到1998年,已達到291.38元,占居民消費支出的6.1%。
文化教育、娛樂消費猛增,旅游消費支出增加。1995年的居民家庭用于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人均400.2元,比1990年增長4.9倍。1998年達到了584.84元。生存消費基本滿足以后,居民家庭消費投向逐步向享受消費發展,五天工作制實施之后,居民有了更多的時間外出郊游和旅游,1990年外出旅游支出人均12.5元,1995年達到52.2元。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旅游業的發展,居民旅游消費支出將進一步增加。
生活環境及居住條件明顯改善。1995年末全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8.7平方米,有82.5%的居民住上了成套住房,其中兩居室以上住房占85.5%,人均居住面積超過8平方米的家庭已達59.5%。人均居住面積不足4平方米的家庭由1990年的16.5%減少到1%。1998年,人均居住面積已達到9.63平方米。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對居住條件的要求向寬敞、舒適發展,許多居民家庭對住房進行裝修。據調查,1995年居民家庭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人均247.8元,比1990年增長了2.6倍,1998年達到了422.2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