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同時,市委、市政府也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戰備任務,謀求人口、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 優生優育,控制人口增長
一、人口變化
這一時期人口變化較大,1978年市區總人口925300人,到1998年底,市區總人口已增至1571657人,二十年間,增長了646353人,平均每年增長32317人。人口增長有兩個原因,一是自然增長。這一時期,自然增長速度較前放慢。從1963年至1978年的16年間,市區增加了363600人,而出生222134人,自然增長人口162119人,占增長人口的44.59%。而從1979年至1997年底的近20年間,市區增加了598760人,自然增長了約19萬人,占增長人口的31.7%。二是人口機械增長較大。從1963年至1978年的15年間,市區機械增長人口201480人,占人口總增長的55.41%。而從1978年至1995年的17年間,機械增長人口就達290512人,占人口總增長的62.75%。從1995年起,雖然人口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機械增長仍高于自然增長。1997年,自然增長8184人,而機械增長22713人。1998年市區人口比1997年增加了0.95%,而自然增長率卻比上年減少3.7%,相應的,機械增長仍然高于上年。
隨著市區人口不斷增長,市區人口密度增大。1970年,市區每平方公里2298.37人,1980年每平方公里3262.41人,1990年平均每平方公里4297.74人,1995年平均每平方公里4677.52人,1997年平均每平方公里5037人,1998年平均每平方公里5078人。市區人口密度,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是高最的。
二、實行計劃生育
實行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是黨和國家的基本國策。石家莊市有效地開展計劃生育工作,自1979年開始。這一年,中共石家莊市委頒布了《關于計劃生育工作若干問題的試行規定》,提倡一對夫婦最好生育一個孩子。對自愿終身只生一個孩子的夫婦給予表揚和獎勵,并制定了相關的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和限制生育二胎及多胎的措施。1980年,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的精神,市委做出了"普遍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嚴格控制二胎,堅決杜絕多胎"的規定,并對積極實行晚婚晚育的給予獎勵。進入90年代,全市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堅持"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節育為主、經常工作為主"的方針,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局面,1991年,市政府經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批準,頒布了《石家莊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辦法》,對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納入法治管理的軌道。1996年,中共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又做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的決定》、《關于對計劃生育工作進行綜合治理的意見》、《關于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的意見》等文件,將計劃生育工作列入目標責任管理和考核中。財政還逐年加大了對計劃生育工作的投入。
隨著計劃生育的深入開展,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極大變化,計劃生育率從70年代后期的70%左右、80年代的80%左右,到1995年底達到了90%左右。而1996年則達到了93.32%,1997年達到了95.15%的水平,其中市區則達到了99.94%的水平。人口增長率大大降低。1979年至1995年,17年里全市人口平均出生率由1978年前16年的22.75‰,降低到14.74‰,降低8.01個千分點,17年少生100萬人。而1996年后的幾年,人口出生率繼續逐年下降。1996年人口出生率為11.28‰,而199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降為10.83‰,其中市區9.09‰,199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1.78‰,而市區則仍維持9.08‰的水平。
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質量普遍提高。人口素質有了很大提高。身體素質,1960年石家莊市10周歲男性人口平均體重25.75公斤,平均胸圍61.72厘米,平均身高129.54厘米,到1990年,平均體重已增至28.54公斤,平均胸圍增至64.19厘米,平均身高增至135.36厘米。10周歲女性人口平均體重24.58公斤,平均胸圍59.72厘米,平均身高128.09厘米,到1990年,分別增至28.78公斤,62.66厘米、136.43厘米。人口平均壽命,1949年為44.12歲,1958年為64.26歲,1984年為68.35歲,而1995年則為74.06歲。文化素質也有了極大提高。
第二節 治理污染,優化生態環境
石家莊地理、自然環境優越。但由于城市各業快速發展,隨之帶來較嚴重的環境問題。一是地下水資源嚴重不足。由于無節制地大量采用地下水,市區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貯量日趨減少。水資源的嚴重不足,直接影響了生產和城市居民生活。二是大氣環境污染。居民生活爐灶及單位鍋爐熱效率低,耗煤量大,排放大量煙塵,加上工業廢氣和粉塵的排放,造成市區大氣典型的煤煙型污染,出現了降酸雨的現象,三是水源污染,城市污水對農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并對趙州大石橋構成了威脅。從1974年開始,石家莊市致力于環境污染治理,1979年后,環保工作進入了發展階段。1979年頒布了關于禁止用城市污水澆灌蔬菜作物的通告;先后頒布了《石家莊市消煙除塵管理暫行規定》、《省會石家莊城市水源保護管理辦法》、《省會石家莊城市水源保護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石家莊市城市交通噪聲管理辦法》等法規,把環保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1990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納入石家莊三大戰略之一,使環境綜合治理和資源保護工作邁向了新的階段,相繼制定了改燒工業型煤,保護西北水源及崗、黃水庫等一系列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加大了工作力度,環境管理從單純的濃度控制轉變到總量控制,從末端治理轉變到全過程控制和綜合治理,從傳統的抓管理轉變到了以管促治。治理大氣污染,市區內立式小噸位鍋爐一律改燒工業型煤,不僅剪掉了飄浮在城市上空的一條條黑辮子,美化了城市形象,而且大大降低的煙塵排放,凈化了區域小環境質量。1996年,又推廣一種新型的防水固硫型煤。在基本完成小鍋爐治理工作后,又著手解決飲食爐灶煤煙污染問題,市中心區內所有飲食爐灶改燒液化氣、管道煤氣和柴油,徹底解決煤煙污染問題。同時大力發展集中供熱,節約能源、減少煙塵排放。目前全市已形成石家莊熱電廠、熱電一、二、三、四廠、灣里廟供熱站、自強路供熱站等縱貫全市的熱網系統,建成了"省級行政中心無煙示范區",并組織、有計劃地在集中供熱區拆除閑置鍋爐,爆破廢棄煙囪。水污染治理改變了以前突出工礦企業工業廢水處理,忽視生態保護的傾向,加強對石津渠、東西明渠和崗南、黃壁莊水庫水質的治理和保護,取消了石津渠沿岸眾多污染嚴重的鄉鎮企業,一些大企業如石家莊化肥廠等單位完成了改排市政管網工作。1993年9月,日處理16萬噸的橋西污水處理廠正式投入運行,結束了全市城市污水處理為零的歷史。同時,為保護歷史名勝趙州大石橋不再受排放污水的侵蝕,投資650萬元使城市污水改道繞行,趙州橋下注入清水,重現了這一人類寶貴的遺產的風姿。為了加強對鄉鎮企業污染的治理,取締了小煉金、小造紙、小制革、小染化等一批國家明令禁止的重污染企業,有效控制了局部農村生態惡化的傾向。關、停、并、遷了一批崗黃庫區周圍水污染嚴重的企業,并且以法律手段,控制庫區周圍重污染企業的開工建設,積極治理現有污染企業。1998年與1981年相比,市區大氣總懸浮微粒下降了66%,二氧化硫下降了24%,氮氧化物下降了20%。到1999年上半年,市區集中供熱率達到48%,城市氣化率達到95%,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91%,工業企業廢水治理率達到97%。
在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的同時,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城區綠化覆蓋由1990年的27.2%,到1998年底,達到了32%,城區綠化覆蓋面積3320公頃。城區綠化街道290條,總長度333.5公里,道路綠化普及率達90%?,F有公園13處,總面積208公頃,廣場街頭綠地、游園、花壇52處,總面積76.4公頃。初步形成了點、線、面相配套的完整的城市環境綠化體系。
為改變石家莊干燥、炎熱、多風塵的氣候環境,從1994年起組織實施了太行山綠化工程和環省會綠化工程。當年,省會黨政軍民10萬人參加了義務植樹。1994年正月,組織贊皇、元氏、鹿泉、平山、行唐、靈壽街縣(市),開展了"'94元宵節太行山綠化百萬炮工程",以山地爆破整地為內容,活動涉及6縣(市)、51個鄉鎮、158個村,共打眼放炮267萬個,開了高標準山地果園5萬畝。1995年,活動擴展到8個山區縣(市)的78個鄉鎮、341個村,共打眼放炮446萬個,開發荒坡13.4萬畝,太行山綠化21121公頃。1996年這一活動開發荒山10.56萬畝,新發展經濟林8萬畝,太行山綠化18403公頃。1997年太行山綠化21434公頃。1995年,還認真組織實施了滹沱河正定段綠化工程,新植果樹1.5萬畝,行道樹8.84萬株,兩側50米"非"字型林網植樹2.6萬株。
在省會周圍綠化的同時,1997年9月,又動工興建了引水入市生態環境工程--民心河。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密集,城市建筑密度加大,而石家莊缺乏自然的河湖水系,各類公園水面積僅13.3公頃,城市熱島效應越來越嚴重,成為"火爐"之一。為此,1997年旨在改善市區環境、美化市容的大型公益工程--引水入市,建設人工生態工程的民心河正式啟動。工程總投資6.75億元,規劃設計河道長56.9公里,水面平均寬度20米,年引水量3058萬立方米。工程由河道工程、綠化工程和市內排水管網改造工程三部分組成。1997年9月29日破土動工。1998年4月底,全長4.96公里的示范段建成通水。其余河道工程也已完成。全長30公里的排水管網改造已完成。河道兩岸的綠化工程已全面展開,現已建成5座公園、游園,其余17座已全部進點施工,1999年國慶節,全部工程竣工,石家莊形成250萬平方米的水面,140萬立方米的綠地,人均綠地面積增加3平方米。將大大改善石家莊的生態環境。
為了進一步治理污染,市政府實施了'99環保攻堅戰,確定了治理污染十大工程,即:燃煤污染治理、西北建材區粉塵治理、揚塵和垃圾治理、機動車尾氣治理、工業污染源治理、綠化美化、崗黃水庫水質保護、露天市場整治、城市噪聲治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目前,治理工程已取得了一定進展,特別是空氣污染治理,召開了省會空氣污染治理動員大會,對空氣污染治理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分解了任務。市區已全部改售無鉛汽油,汽車尾氣治理有了一定進展,西北建材工業區粉塵污染源也全面展開對水泥、石灰廠的治理。其他各項治理工作正抓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