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態休閑到文化生活,太平河片區正成為宜居宜業的城市新空間,彰顯著石家莊更新發展的活力。
觸摸城市更新強勁躍動的脈搏,感受家園煥新可觸可感的溫度,一幅“魅力之城”的壯美畫卷正在滹沱河畔恢宏鋪展。
太平河片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傾力打造石家莊擁河發展的起步區、示范區、引領區;復興大街和北三環市政化改造、市區南部區域路網完善工程等項目的通車,進一步方便了群眾出行,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堅持高水平規劃、高質量建設,強力補齊城市建設中的短板,打造宜居宜業美好家園……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堅持在二環內做“減法”,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還空間于城市、還綠地于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于社會,補齊城市功能短板,讓城市更安全、更宜居;堅持在二環外做“乘法”,大力實施擁河發展,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以非凡魄力與實干擔當,全面掀起城市更新澎湃浪潮,城市骨架有力舒展,功能品質迭代升級,短板弱項強力補齊——一座更美麗、更宜居、更富活力的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正呼之欲出。
片區建設成效顯著
形象品位全面提檔
實施六大片區建設,是石家莊提升城市宜居宜業品質、塑造魅力形象的關鍵落子,更是回應民生期盼、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棋眼。
擁河發展拉開城市發展框架——
如今,在滹沱河畔,太平河片區美不勝收,高標準謀劃實施的片區宏偉藍圖正逐步變為現實。
湛藍的天空下,平靜的水面上,一座擁有102米高“天人合一”主塔的學府橋,蔚為壯觀。它的建成通車,實現了太平河的南北跨越,進一步暢通了區域交通循環,如今已經成為石家莊一個地標性建筑。
登上臥虎山公園攬勝閣,這里是太平河片區的制高點,可遠眺正定古城、東垣遺址風貌,懷古詠今;亦可欣賞河岸景觀,一派生機盎然。這里不僅是廣大市民游玩的好去處,也成為了外地旅游愛好者的網紅打卡地。
太平河片區,位于滹沱南岸以南、古城東路以北、勝利大街以東、體育大街以西,總規劃用地面積約8300畝,按照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的目標,傾力打造石家莊擁河發展的起步區、示范區、引領區。
目前,太平河片區在建項目202棟,其中144棟已完成主體封頂;臥虎山公園等4個公園已相繼對外開放,3座雨水泵站已全部完工,林屏路、向河大街等10條道路實現通車。美術館、音樂廳、博物館,以及柳東街等道路工程正在加緊推進中。
精雕細琢打造“城市客廳”——
“現在,每星期我都會跟朋友約在網球館打球。這里運動設施齊全,功能完善,體驗感超棒!”正在高鐵片區中央綠色體育公園健身的市民趙川說,過去這片區域到處都是私搭亂建,環境臟亂,現在不僅建設了高標準的中央綠色體育公園,環境優美了,路也順暢了。
每到夜晚,絢爛的如意彩虹橋上,七彩的燈光與音樂的律動相呼應,讓彩虹橋如同一把七彩如意懸浮在空中,成為石家莊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以石家莊火車站為核心的高鐵片區,北至東平路、南至倉盛路、東至建設大街、西至濱河街,總占地面積11925畝,規劃建設我市“城市客廳”,打造集交通樞紐、商業商務、文化旅游、生態居住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片區。
目前,高鐵片區占地面積435畝的中央綠色體育公園、5座地下智慧停車場以及塔北路等多條市政道路已建設完成,高品質住宅、“城市客廳”、超高層地標建筑、綜合管廊等工程,正在按照計劃有序推進中。
與此同時,按照“宜商則商、宜居則居、宜路則路”原則建設的留營片區,工業遺產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和平東路片區,現代化產城融合發展的東南三環片區,定位為城市發展“后花園”的龍泉湖片區等項目建設,正按計劃有序推進中。
六大片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美好藍圖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為精彩現實,人民群眾真切享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城市空間品質。
交通路網不斷完善
城市“血脈”更加暢通
打通“主動脈”、暢通“微循環”,以前所未有的路網密度與通達效率,全力構建高效便捷、內暢外聯的現代交通路網,重塑城市空間格局,提升市民出行品質。
“我家住在南二環南側,經常帶孩子去北邊的中央綠色體育公園玩,這段道路打通以后,出門方便多了,家門口的環境也變好了。”市民趙楠說,如今走到這兒,再也不用繞行金利街、匯通路了,而且上下南二環高架也非常方便……南二環勝利南大街至倉興街段輔路通車,讓廣大群眾贊不絕口。
這一路段的通車,徹底解決了南二環建成20多年來輔路存在“斷頭”的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完善了交通路網體系,有效緩解了石家莊火車站周邊交通壓力,對加速推動高鐵片區等區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市持續加快城區規劃路建設,2021年以來共打通城區規劃路169條,基本形成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微循環級配合理的路網系統,提前超額完成“十四五”城區規劃路建設任務。
在復興大街平坦的雙向12車道上,車輛正快速駛過,從石家莊南收費站一路向北,僅用時20多分鐘即可駛完全程,而此前,這一路段需花費40分鐘以上;從和平路駛入中華大街,再上北三環,沿體育大街向北到達正定南門,過去近50分鐘的路程,現在僅用不到30分鐘。
市政化改造后的復興大街與北三環,構建起了貫通城市南北、連接東西的十字形骨架道路,全線通車以來,有效消除了城市“割裂”現象,形成了石家莊外通內暢、轉換高效、區間融合的城市路網新格局。
“2024年,復興大街與北三環市政化改造的全線通車是石家莊城建發展的里程碑。今年以來,兩條路的日均車流量達到了68.5萬輛次,有效提升了石家莊市道路通行能力,方便了群眾出行。”石家莊交投集團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在建設過程中,牢牢把握“市政化”改造的主題和內涵,把這兩條路內嵌于城市當中,真正將其與城市道路融為一體,進一步拉開了城市發展框架。
暢通的規劃路,寬闊的主干道,好似城市中的“脈絡”,為石家莊交通注入了強大活力——
倉豐路、倉盛路、嘉華路、勝利大街、平安大街南延、平安大街鐵路地道填平等6條市政道路的建成通車,進一步完善了市區南部區域路網;
勝利大街貫通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全面完工通車后,向北連通正定古城、太平河片區,向南銜接高鐵片區,成為城市中一條縱貫南北的風景線、活力線;
友誼大街與南二環內外連通等二環與周邊道路互聯互通工程,全面完工,進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網,提高了城市主干線通達性,解決了城市道路與外部道路連通不暢、交通擁堵問題;
衡昔高速公路石衡高速至青銀高速段、平贊高速至嶂石巖收費站段建成通車,進一步完善了省內高速公路路網結構,增強了沿海港口、西部省份與河北省腹地的聯系,提升了京津冀區域對外輻射帶動作用;
地鐵初步形成了近80公里、貫穿東南西北的軌道交通網絡骨架,有效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正在加緊建設的軌道交通二期工程主要包括4、5、6號線一期以及1號線三期工程,建成后,石家莊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將達到140公里,全市交通體系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將對優化城區空間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發展短板陸續補齊
居住環境顯著提升
以更新重塑城市空間,以匠心再造生活品質,強力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危舊住房改造,一座承載萬家燈火的宜居之城正加速崛起。
位于新華區的前太保城中村改造項目,曾經破舊低矮的民房不見了,如今,16棟咖色與白色相間的住宅樓錯落有致、高端大氣。“這新家可太得勁兒了!裝修漂亮,熱水器、燃氣灶都裝好了,戶型也正合心意,住得比原來舒服不是一星半點兒!”回遷居民黃新香說。
與此同時,在位于長安區的南村城中村改造項目施工現場,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人師傅有的在忙著搬運建筑材料,有的正在進行墻體砌筑及粉刷作業。該項目82棟回遷樓已經全部實現主體封頂,全面進入二次結構施工階段。
石家莊高質量推進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設,堅持“補齊功能短板、補足生態弱項、補上設施空白”,將回遷房和商品房同品質建設的理念落到實處,優選南北通透的精品戶型,在戶型搭配上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增加小區綠化率,配建幼兒園、小學、中學等學校,健全完善周邊醫院、商業,以及地下管網、垃圾處置等設施,全力打造群眾滿意的高品質社區。
2021年以來,啟動并高質量實施了36個城中村改造項目,410棟回遷樓已經建成交付,惠及居民超過10萬人。
一項項事關社會經濟發展、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建成投用,城市面貌明顯改善,居住環境顯著提升——
為解決老舊小區建筑物破損、設施老化、環境臟亂等突出問題,堅持既改“面子”、又補“里子”,下大力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截至目前,累計改造老舊小區2540個,惠及居民約100萬人。今年,138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目前已全面啟動,預計10月底前將全部完工。
為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居住環境,全力推進和平路26號院等1975年以前危舊住房改造工程,如今部分項目建成交付,全力補齊城市發展中短板。
在此基礎上,以“繡花”功夫打磨城市肌理,高標準組織道路清掃保潔,集中實施中華大街、平安大街等景觀提升工程,同時深化小街小巷整治提升,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常態化推進占道經營整治,精心打造亮麗城市夜景景觀,推動城市品質不斷提升。
藍圖繪就千般景,砥礪奮進正當時!石家莊的城市更新行動,以破繭成蝶的決心與精雕細琢的匠心,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宏偉愿景鍛造成觸手可及的現實。這座撲面而來的“魅力之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嶄新姿態蓄積著澎湃動能,向著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讓生活于此的每一位市民,收獲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