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莊市新華區寧安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朋友們正在進行樂器排練。
中午時分,石家莊市新華區寧安街道綜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里飯菜飄香,價格實惠、菜品豐富的食堂受到了越來越多周圍老年居民的歡迎。
愛巢養老槐南路社區“社區兒女”服務站的工作人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今年已經92歲高齡的核四院小區居民王先生說:“這些‘社區兒女’特別有耐心,服務也很細致。”
石家莊市裕華區裕興街道八五零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花雨姐妹舞蹈隊的隊員們,正在排練手鼓舞《打起手鼓唱起歌》。
“十四五”期間,石家莊市順應人民期待,聚焦群眾養老“急難愁盼”,不斷加強政策創制,豐富多元服務供給,持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有序開展,用有溫度、見實效的舉措進一步推動了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基本養老服務人人可享
智能床位搬回家,專業服務送進門,健康數據傳上網,在家享受養老院式的照護……一張設置在家庭的養老床位,讓石家莊失能老人安大爺和他家人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十四五”開局之初,石家莊市委、市政府便將養老服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謀劃。《石家莊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為全市養老事業錨定方向。《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素質的意見》規定每年組織一次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符合條件的晉升技師職業技能等級,激勵政策從源頭上解決養老護理人員短缺難題。為滿足老年人“養老不離家”需求,石家莊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完善了社區和居家養老政策框架體系。作為全國首批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的試點城市,石家莊市近幾年建設家庭養老床位5500張。與此同時,石家莊市不斷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體系,高齡津貼、經濟困難老年人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等政策全面落實,惠及全市約30萬老年人。
石家莊市還按照機構社區居家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創新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為載體,引入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探索建立“嵌入式照護中心”的社區養老新模式,在日間照料、階段康復、短期托養、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方面,為老年人養老提供專業化、便利化的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239個、社區日間照料站點989個,全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力爭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2021年,我市成為全省入選國家“一老一小”重點聯系城市。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石家莊帶來新的機遇窗口。石家莊市將養老工作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聚焦機構養老品質升級,聚焦“山水石家莊 康養好地方”品牌建設,累計投入財政資金4.4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近80億元,新建養老項目63個,新增床位約2萬張。
老年助餐服務,是需求量最大的養老服務之一。
“年紀大了,一個人最怕買菜做飯,社區食堂不僅實惠,菜品樣式也多,解決了我們老年人的吃飯難題。”中午時分,裕華區融華府社區食堂飯菜飄香,人們圍坐在餐桌前,邊吃邊嘮家常,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石家莊市積極探索養老助餐服務,逐步構建起完善的體系,相繼出臺《石家莊市養老助餐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關于推進養老助餐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老年助餐點506個,通過建設社區老年食堂或設置老年餐桌,支持社會餐飲企業或養老服務機構為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等服務,推進農村幸福院、孝老食堂建設等,不斷滿足老年人就餐需求。
養老服務供給處處可及
“幫我預約一下明天上午的居家按摩。”石家莊市裕華區社區老人白秀華通過智能終端“一鍵呼叫”預約服務,不到5分鐘,匯通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幫她約好了服務人員。
石家莊市平山縣85歲的張大爺高齡且輕度失能,日常起居多有不便。今年,他家被納入適老化改造范圍。改造團隊結合其實際情況,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衛生間鋪設防滑地墊;臥室床邊安裝扶手,方便他安全起身、上下床;如廁區和洗浴區均加裝扶手,還貼心配置了沐浴椅。
老年人能有好的養老服務是老百姓樸實的愿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黨和政府的深情牽掛。通過精準施策,石家莊市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更好地滿足了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晚年幸福美滿。石家莊市在河北省率先開展了“六類”困難老年人居家上門服務,年提供服務50萬人次;累計完成了1.7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
當下,老年群體的生活正呈現出新的需求,渴望更多陪伴與交流,也呼喚著更豐富的精神文化服務。
11月4日下午,位于新華區寧安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的綜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里絲竹悠揚—— 一樓大廳內兩位阿姨伴隨著幾位伙伴吹奏葫蘆絲的婉轉樂曲翩翩起舞,二樓民樂團吹拉彈唱樂曲激昂……這座看似普通的小樓正成為附近老人的精神文化家園。葫蘆絲中級班班長敦淑利介紹:“我們有200多人的葫蘆絲隊伍。來這里豐富了我們老年人的生活,對身心都有益。”寧安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主任吉曉娜介紹,目前這里的老人們組建了京劇隊、豫劇隊、合唱團、藝術團等多個藝術團體。民樂團團長王淑珍帶領著40多人的隊伍,彈撥樂、弦樂、吹打樂、打擊樂一應俱全。“就是我們這里場地太搶手,我們民樂團每周只能活動一次。”王淑珍說,“每次排練結束,大家都意猶未盡。”
在新樂市馬頭鋪鎮南城西村的村口,一座黛瓦白墻的小院格外醒目。每天清晨,老人們陸續推開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的大門,有的直奔書畫室揮毫潑墨,有的圍坐在音響旁聽戲曲選段,象棋桌前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馬頭鋪鎮將“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列為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改造閑置農村院落一千余平方米,打造集日間照料、文化娛樂、情感交流、健康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陣地——農村養老服務“硬件”設施明顯改善,養老服務“軟件”持續提升,讓農村老年人幸福晚年成色更足。
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既是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關鍵措施,也是擴大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舉措。
今年8月,石家莊市民政局會同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和市婦聯,聯合舉辦了2025年石家莊市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這是石家莊市養老服務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明確信號。
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為養老服務的發展注入源頭活水。石家莊文化傳媒學校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與本地養老機構共建實訓基地;人社部門將養老護理員納入緊缺工種目錄,培訓補貼標準上浮10%。近年來,全市新增持證養老護理員2123人,養老專業人才短缺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時時可感
“嘀嘀嘀……”河北普愛智慧養老系統傳出刺耳報警聲,同時,客服平臺出現紅色彈窗。
彈窗信息顯示,家住石家莊市橋西區的呂大爺按響了家庭養老床位的一鍵報警發出求助。信息同步傳到了服務人員小王的手機上。她立即致電老人的家人了解情況,得知老人獨自在家,急忙帶著血氧儀、血壓計等奔向呂大爺家。
量血壓、詢問用藥史……服務人員小王仔細檢查,發現老人是因服用過量降壓藥導致的胸悶,便扶著老人到床上休息,并留下來觀察老人情況。像呂大爺一樣,因智能監測設備得到緊急救助的老人不在少數。一個呼叫終端,一臺紅外感應設備,一個24小時服務平臺,讓老人在危急時刻能得到快速救助,避免發生意外。
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干。石家莊市民政部門以一張床為載體,家庭養老床位通過智慧賦能,把家庭養老床位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對服務內容、服務規范和服務安全進行全方位、智能化監管,確保家庭養老床位24小時服務響應,守護老人安康。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數字技術服務越來越便捷。但老年人尤其是居家行動不便、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很多困難。如何幫助老年人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便利?
石家莊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造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對老年人健康數據的實時監測、緊急呼叫系統的快速響應以及服務資源的優化配置。老年人只需佩戴智能設備,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健康管理、安全監護和生活輔助服務。
石家莊市還在部分有條件的社區建有服務網絡終端,將數字監管平臺與老人家庭端連接起來,在老人家中配有智能化信息設備,可實現遠程生命體征數據采集、一鍵呼叫、網上下單等服務內容。這種智能化的服務方式不僅提高了服務效率,也增強了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匯通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通過創設“互聯網+智慧養老”新模式,與養老服務中心簽約的老人通過“小度”語音呼叫系統即可聯通該服務中心,服務中心為老人提供送餐、理發、打掃衛生、做飯、代購等服務;
裕東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實施三級養老服務體系,當老人一鍵呼叫或有服務需求時,中心的智能養老設施設備界面、服務人員的手機都會顯示待服務的訂單;
休門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推出“數智化”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運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實現老人在家就能與服務中心、生活服務商家、社區醫療機構的信息交互,及時滿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娛樂等方面需求。
從提高福利標準到提升服務質量、從推進事業產業協同發展到營造濃厚社會氛圍,石家莊市正在不斷推動老齡和養老服務工作向“新”提“質”。
記者手記:
讓夕陽余暉更加絢爛多彩
“十四五”期間,石家莊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全力推進養老工作。
政策扶持如春風化雨,多元投入激發市場活力,養老服務供給日益豐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專業養老院星羅棋布,醫養結合模式漸成常態,為老人健康保駕護航。從居家適老化改造到智慧養老平臺搭建,細節之處盡顯人文關懷。志愿者穿梭于街巷,傳遞溫暖與陪伴;工作人員耐心周到,視老人如親人。
善待老人不僅是對傳統孝道的傳承弘揚,更是城市文明進步的標志。石家莊以扎實舉措托起老年人穩穩的幸福,讓夕陽余暉更加絢爛多彩。我們也相信,未來的石家莊將持續發力,讓養老成為城市最溫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