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2日在石家莊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石家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趙文鋒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會作石家莊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6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增長,狠抓重大政策落實、重點項目建設、重要民生工程,精準施策、強力攻堅,力促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堅持調結構,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堅持促改革,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放管服”,重點領域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效;堅持治污染,繼續實施壓煤、抑塵、控車、遷企、減排、增綠六大舉措,全年完成散煤壓減替代30萬噸,削減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燃煤147萬噸;堅持惠民生,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7·19”特大洪澇災害災后重建實現預期目標,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較好,服務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33項指標中,有27項完成或超額完成計劃。其中:
——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3%,高于計劃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4%,高于計劃2.4個百分點。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5%,高于計劃1.5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1%,高于計劃0.1個百分點。
——出口總值增長6.8%,實際利用外資增長7.1%,旅游業總收入增長27.07%,分別高于計劃0.8個、1.1個、12.07個百分點。
——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穩定脫貧8.1萬人,分別高于計劃目標1.48萬人、1.9萬人;糧食總產量495萬噸,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93%,森林覆蓋率達到38.7%,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6,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59.96%、45%,均完成或超額完成計劃目標。
——每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4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降低4.7%、8%、4.7%、6%,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開工2.4萬套,均完成或超額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33項年度計劃指標中,有6項指標與計劃目標有一定差距:一是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6.8%、4.6%、5.4%,低于計劃0.7個、1.4個、5.6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上升11.2%,高出控制目標18.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我市產業結構偏重,新興產業支撐不足。能源結構單一、燃煤比重大。2016年9月下旬以來,華北地區靜穩天氣增多,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我市連續遭遇重污染天氣,PM2.5平均濃度由前八個月的68微克/立方米上升到99微克/立方米,進入采暖期后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增加與不利氣象條件相互疊加,大氣污染程度明顯加大,為應對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我市對一些排放量大的企業采取了停限產措施,遏制了連續爆表極端惡劣天氣的出現,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這些企業的生產和投資。二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低于計劃0.5個百分點,主要是汽車、家電、通訊器材消費增長放緩,服裝類、煙酒類商品消費下降,加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低位徘徊、網購份額尚未納入統計等因素影響,拉低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三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9%,低于計劃0.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當前我市農產品供求結構不盡合理,尚不能滿足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一些產品生產過剩,價格下跌,影響了農民收入。同時,農村規模經營程度不高,農民經營性收入來源較少。另外,“7·19”洪澇災害也對農民增收造成一定影響。
二、2017年經濟社會主要發展目標
2017年是省會建設發展的“攻堅突破年、提質提升年、改革創新年”,做好全年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省第九次黨代會和市第十次黨代會戰略部署,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新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歷史機遇,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著力推動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力促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主要預期目標是: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2%,出口總值、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增長2%、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5%。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5%。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1%、45.5%。
——生態環境繼續改善。每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4.1%、4.6%。每萬元生產總值用水量50.7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下降20.2%。森林覆蓋率達到39.9%。
——人民生活穩步提高。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28.6萬人。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2.18萬套。
三、2017年工作重點和舉措
2017年是貫徹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全市上下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突出重點、精準發力,為實現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六個顯著提升”目標奠定堅實基礎。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推進制造業高端化,力促工業經濟提質增效。一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重點發展的光電、生物醫藥、通用航空、衛星導航、電子信息等產業,突出抓好智慧云大數據中心等89個重大項目建設,深入推進生物醫藥、通用航空、光電與導航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二是振興工業實體經濟。落實好《關于振興工業實體經濟的意見》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創新和對標行動,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弘揚工匠精神,加強質量管理,開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三是力促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支持企業加快兩化融合步伐,鼓勵企業建設數字化工廠,加速企業由制造向“智造”轉變。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導企業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開展技術改造,不斷提高技改項目檔次和質量,全年滾動實施重點技改項目100項以上。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壓減煉鐵產能52萬噸、水泥產能350萬噸。
(二)推進服務業規?;M一步增強支撐作用。一是做大做強新業態。加快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建設,形成園區、基地、平臺為架構的電商支撐體系,加快建設數字產業谷,推進財富大廈金融電商示范中心等10個電子商務基地加快發展,支持以嶺健康城等10大電子商務平臺提升規模水平。加快國際會展中心等項目建設進度,組織好石洽會、正博會、通用航空展等會展活動,篩選有條件的展會進檔升級,力爭全年各類展會達到120場以上。二是加快發展旅游業。高標準編制《石家莊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辦好首屆全市旅游發展大會,支持平山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深入推進正定古城保護,打造古城文化旅游、紅樓文化、體育旅游、鄉村旅游四大“正定旅游”品牌,推進西部長青旅游休閑度假區等休閑度假項目建設,力爭旅游業總收入增長25%以上。三是提升商貿物流業。圍繞打造全國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城市,高標準建設商貿流通服務設施,重點推進華潤萬象城、冀中南公鐵聯運智能港等64個重大商貿物流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業規模和水平。
(三)推進農業現代化,建立健全新型產業體系。一是優化農業供給結構。實施糧食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片創建,建設40個千畝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范方,確保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440萬噸,并做好糧食收儲相關工作。以高端蔬菜示范園創建為重點,在藁城、欒城等重點區域創建30個高端蔬菜示范園,促進高端設施蔬菜發展。二是推動現代農業園區穩步發展。以市級園區為重點,打造10個生產要素集聚、體制機制順暢、產加銷游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以及3—5條高品質農業休閑觀光線路,示范帶動全市現代農業園區提檔升級。三是多渠道推進農業產業化。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聯合體典型。開展農業產業化增信基金試點,探索為企業提供貸款授信支持途徑。推動產業化項目建設,全年農業產業化項目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
(四)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確保投資較快增長。一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總投資4878億元的“三個一百”重點項目建設,對科林電氣智能電力裝備基地等100個計劃開工項目,全力做好項目手續、用地、資金落實等準備工作,確保項目按時開工;對通用航空產業基地二期等100個計劃竣工項目,及時解決制約項目建設的關鍵和難點問題,做好生產配套,力爭項目早竣工、早投產,同時對近三年來的開工項目開展“清零行動”,逐一制定幫扶措施,力爭盡早達產達效。二是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營造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民營經濟公平有序參與市場競爭。鼓勵各類社會資本通過PPP方式參與我市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推動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化配置,深度挖掘新的投資增長點。三是加強項目謀劃儲備。繼續加大招商選資工作,扎實做好億元以上項目儲備庫和三年滾動投資計劃項目入庫工作,確保全市億元以上項目保持在1500項以上,增強發展后勁。
(五)堅持創新驅動,增強科技引領作用。一是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深入推進苗圃工程、雛鷹工程、科技小巨人工程,大力培育在關鍵技術、核心領域、戰略產業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年內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8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8500家。二是實施創新載體建設工程。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力度,做好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平臺建設管理,年內培育認定市級以上創新平臺30家。依托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設創新創業、線上線下、孵化投資相結合的新型眾創空間,年內新認定20家以上。三是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完善石家莊科技大市場功能,加強中國創新驛站基層站點建設,實現京津優質科技資源與我市技術需求的有效對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四是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圍繞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重點產業技術領域,重點加強國家I類新藥等研發工作,抓好光電子、半導體照明、衛星導航、3D打印、機器人等關鍵技術攻關。
(六)深度融入協同發展,開創省會發展新境界。一是抓好重大項目引進。積極與京津相關部門溝通,認真落實各項對接合作議定事項,以中關村(正定)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建設為重點,加快中電智云大數據中心等前期項目進度,力爭早日落地,盡快落實普洛斯電子商務物流園等已簽約項目建設條件,力爭早日開工。二是強化區域協同創新。加強與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對接,重點推進北京協同創新園石家莊分園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國創宏泰高新技術產品推廣應用平臺、七大產業研究院、北大科技園等創新創業平臺作用,吸引更多高新技術成果及項目在我市轉化落地。三是加快承載平臺建設。落實好《關于加快開發區改革發展的意見》,用好開發區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開發區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依托省級以上開發區,瞄準非首都功能疏解目錄,開展精準招商和協作,力爭實現“五個一”目標。重點加強高新區、經開區、裝備制造基地、信息產業基地等一批省級重大平臺和載體功能建設,謀劃啟動“微中心”前期建設工作,提升平臺承載能力。
(七)堅持城鄉統籌,努力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一是做好全域統籌和系統設計。堅持政府與專家相結合,按照多規合一要求,高起點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專項規劃,突出抓好新、老火車站周邊商務中心和省級行政辦公區等重要區域的規劃管控。二是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加快推進石家莊東站和石濟客專建設,確保年內建成通車。大力推進京石城際鐵路建設,年內實施京石城際引入石家莊東站預留工程。積極跑辦津石、石衡高速前期工作,力爭年底前開工建設。加強主城區與組團區縣交通一體化發展,啟動中華大街北延、新城大道北延等工程。完成和平路高架西延、南二環東西延、槐安路東二環立交完善及槐安路友誼大街匝道,完善市區骨架路網。推進軌道交通建設,確保1號線一期、3號線首開段建成通車。三是開展縣城建設攻堅。按照全面提升縣城建設層次和水平三年攻堅行動方案,大力開展城鄉規劃提升、環境容貌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八項攻堅行動,推進區域同城化發展,全面提升縣城經濟發展實力。四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入實施十二個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四美五改”,持續推進鹿泉抱犢寨、欒城三蘇都市農業游、平山西柏坡、正定古城、井陘古村落和藁城休閑旅游體驗等6個省級重點片區建設,著力推進市級重點片區和縣級重點片區建設,重點打造50個以上精品村。
(八)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和活力。一是加快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京津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制定我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目標、任務和改革舉措,力爭在體制機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三去一降一補”專項行動方案,加快形成完整的政策體系,為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政策保障。三是提升服務效能。優化完善市、縣兩級行政審批局,以“放管服”為重點,從體制機制上建立起“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的政務服務新平臺。推進綜合執法改革,出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調整城市管理職責,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扎實開展“問計省直、尋求支持,問計于民、尋求智慧”活動,爭取更多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四是大力推進雙向開放。依托石家莊綜合保稅區,大力發展口岸作業、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加快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與500強企業合作對接,鞏固與擴大長三角、珠三角合作規模。扶持我市生物醫藥、食品等優勢企業,與中東歐、拉美、東盟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九)大力整治環境污染,強力推進生態環境改善。一是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大力壓減燃煤,堅決完成省下達的65萬噸減煤任務。全面推進城鄉居民供熱清潔化,采取集中供熱、“氣代煤”、“電代煤”等方式,完成主城區和藁城、鹿泉、欒城、正定39萬戶“氣代煤”、“電代煤”任務;不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全面推行“潔凈型煤+型煤專用爐具”治理模式,同時積極開展沼氣、電能、地熱、太陽能等多種模式替代燃煤試點示范,潔凈型煤利用率達到90%以上。加快實施企業搬遷,年內完成華藥等工業企業搬遷升級。二是加強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上游導污治污滹北渠更新改造工程,提高防御能力。啟動滹沱河、綿河上游生物凈化工程,建設生物濕地等,提升上游進入飲用水源地的水質。全面實施滹沱河水污染治理和洨河水質提升工程,督促沿途縣(市)、區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提升改造,污水排放達到一級A標準。三是全面實施生態綠化工程。抓好太行山生態綠化工程和生態景觀林建設,做好三北防護林、防沙治沙工程、地下水壓采綜合治理工程,加強綠化工程后期管護和森林資源保護,完成人工造林40萬畝、封山育林30萬畝。
(十)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一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精準實施“七個一批”行動和七大工程,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引導農民合作組織經營主體發展規模經營,為貧困地區注入先進生產要素;深入實施易地搬遷工程,進一步改善安置區生產生活條件,實現穩定脫貧。二是擴大就業再就業。落實各項創業扶持優惠政策,進一步健全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企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專項活動,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三是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繼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開展職工醫保長期護理險和付費方式改革,提高社會保障標準和服務水平。繼續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并將改造任務向縣市傾斜,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2.18萬套。同時,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國防動員、檔案管理、氣象防震、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加強生產安全、消防安全、價格監管、食品藥品安全管理,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各位代表!做好2017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全面落實市第十次黨代會決策部署,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指導和監督,虛心聽取市政協的意見和建議,銳意進取、創新實干,為建設現代省會、經濟強市而努力奮斗!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