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琨(271-318年)字越石,西晉愛國將領、詩人,中山魏昌(今無極)人。漢中山靖王劉勝后裔。祖父名邁,有經國之才,為相國參軍、散騎常侍。父名藩,光祿大夫。劉琨少有雄心在志,善辭令,喜清談,廣交朋友,崇尚老、莊之道,友人貫以“俊郎”稱之。26歲為司隸從事。因以能文善詩,與石崇、歐陽建、陸機等文人攀附于賈后弟賈謚周圍,號曰京師“二十四友”。 永嘉元年(307年),懷帝起早琨為并州刺史,加振威將軍,兼領匈奴中郎將,率兵平息北北戰亂。時并州常為匈奴貴族首領劉淵及其劉聰騷擾,民眾流離失所,全州人不足兩萬。劉琨就任后,招募兵士,撫慰散勇,一面與劉淵、劉聰對抗,一面組織恢復生產,民皆嘆服。但不久劉聰攻破晉陽( 并州以南),太原太守高喬投降,琨父母害。建興三年(315年)愍帝即位,加封劉琨 為大將軍,受命都督并、冀、幽三州軍事。后為羯人石勒所敗,劉琨投奔幽州刺史鮮卑人段匹。段見這,勘為尊崇,約為兄弟,誓忠王室。時晉朝西部、北部疆土已大部淪亡,長安失陷。東晉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在江南稱帝,是為元帝,升劉琨為壓尉,和段誓師共討石勒。不料,劉琨子劉群和段從弟末波與段發生矛盾,段疑劉琨與已對峙,在東晉大將王敦唆使下,段托稱有詔,將劉琨縊死,其子侄4人同時遇害。劉琨享年48歲。《世說新語》,早琨生性曠達,與祖逖邂逅成莫逆之交,常共被而寢,夜半“聞雞起舞”,互相激勵。后祖逖被起用,領兵北伐,劉琨聞聽祖逖為國立功,便對友人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枕戈待旦”和“先吾著鞭”,黃故即源于此。劉琨好詩文。其詩自然,其文淳雅,不求雕飾,風韻獨特。“永嘉之亂”(即“八王之亂”)后,劉琨投入衛國斗爭,詩歌創作發生顯著變化,氣勢磅礴,格調悲壯,今存《扶風歌》、《答盧諶》、《生贈盧諶》3詩皆其后期代表作品。著有《劉琨集》(9卷)、《別集》(12卷)。明人輯有《劉越石集》。《晉書》卷六十二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