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車,行唐史家莊人,秦漢之際大謀略家、軍事家。初,李左車為趙將軍陳余的謀士,為趙立下了赫赫戰功,被趙王歇封為“廣武君”。后輔佐韓信,為其出謀劃策,取燕下齊,貢獻甚大。他撰有《廣武君》兵法一部,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千古名言。李左車在民間聲望甚高,有雹神之譽。《聊齋志異·雹神》中,記述了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
據古《行唐縣志》記載,李左車乃行唐人,“李左車冢,在治西二十里史家莊”,歷代崇祀鄉賢祠。史家莊是行唐縣一個古村,曾名看墳莊、石家莊等。據《行唐縣地名志》記載,李左車葬于治西二十里外的臥龍崗上,并有專人看護,這就是看墳莊名稱由來;又因此地有一座“史王墳”,因此取名史家莊。后以“石”代“史”,演繹成石家莊。明初,石家莊析為西、南、北三片,并冠以方位詞,分別稱西石莊、南石莊、北石莊。
李左車的謀略智慧,體現在井陘之戰前后。井陘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既是韓信以少勝多的傳奇,又是李左車謀略智慧的集中體現。
公元前204年,劉邦派韓信、張耳攻趙國,成安君陳余聚兵井陘口。李左車勸陳余說:“我聽說千里送糧,士有饑色,糧柴供應不足,軍隊不得食宿。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其間行數百里,糧草必須在后,我愿借奇兵3萬人,從小路絕其輜重,你可以深溝高壘堅壁,不與之戰,這樣,敵人進不能斗,退不能還,我用奇兵斷其后援,讓敵人在野外什么也掠不著,不過十日,韓、張兩將的頭可得,否則一定被二將所擒!”陳余不聽。于是,韓信引兵進入井陘,打敗趙軍,斬陳余,擒趙王歇。韓信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如能活捉,賞金千兩。
有人將李左車綁到韓信面前,韓信親自為他松綁,并且像對師長一樣對待他,虛心請教攻燕伐齊計策。李左車回答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現在替將軍考慮,不如按甲休兵,賑撫趙民,以贏得民望,用不了幾日,老百姓就會前來犒勞你的軍隊。之后,你守住燕路,派一名能言善辯的人,奉書赴燕具言睦鄰之道,燕一定不敢不聽。燕已聽從,再東進陳兵于齊,齊一定望風而服,如此,就能圖謀天下。兵法上說的‘先聲而后實’,就是如此。”韓信聽從了李左車的計策,燕、齊諸城很快都攻下了。
成安君陳余不聽李左車之計,遭到了慘敗;韓信接受李左車之言,不費一兵一卒拿下燕齊之地,這一反一正,充分彰顯了李左車作為謀略家的卓越智慧。作為軍事天才的韓信,肯將李左車奉為座上客,也足見李左車的不同凡響。李左車留下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千古名言,直到今天仍被奉為謀事之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