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饒,小字臺郎,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學家、戰略家,中書侍郎李吉甫次子。出身于趙郡李氏西祖房,胸懷大志,飽讀經史。以門蔭入仕,起家校書郎,遷監察御史,轉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歷任浙西觀察使、兵部侍郎、鄭滑節度使、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山南西道節度使、中書侍郎、鎮海節度使、淮南節度使等職。經歷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為相,受到牛李黨爭傾軋,多次被排擠出京。唐武宗即位后,入朝為相,執政五年。
外攘回紇、內平澤潞,裁汰冗官、制馭宦官,功績顯赫,拜為太尉,封為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絕唱。唐宣宗繼位后,忌憚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病逝于崖州。唐懿宗即位,追復官爵,加贈尚書左仆射。歷朝歷代評價甚高,李商隱《會昌一品集》作序時,譽之為“萬古良相”。近代梁啟超將他與管仲、商鞅、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并列,成為封建時代六大政治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