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轉發石家莊市履行《國際衛生條例(2005)》
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市衛生計生委、市環境保護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畜牧水產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河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石家莊辦事處制定的《石家莊市履行〈國際衛生條例(2005)〉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石家莊市履行《國際衛生條例(2005)》
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實施方案
市衛生計生委 市環境保護局 市農業局 市林業局
市畜牧水產局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河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石家莊辦事處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于切實履行〈國際衛生條例(2005)〉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3〕84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各有關部門結合實際,完成尚未達標的各項能力建設,具備持續滿足《國際衛生條例(2005)》要求的能力。
(一)各級實驗室檢測能力達到標準,具備診斷和確診重點疾病、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測試確認與監測等能力。
(二)指定機場和陸地過境點衛生應急準備和應急處置能力達到標準,具備開展疑似或感染人員醫學排查、評估、隔離和轉運的能力,提供衛生安全的口岸環境。
(三)生物、化學、食品藥品安全等因素引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評估、通報和應對能力達到標準,逐步加強核與輻射因素引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評估、通報和應對能力的標準化建設,配合上級部門對可能引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48小時內做出評估,并采取有效措施減輕或避免對經濟社會造成影響。
(四)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達到標準,能夠規范、及時地做好信息報告、疫情評估、通報和現場處置工作。
二、工作原則
(一)統籌協調。建立高效的組織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政府的統一領導、規劃和統籌協調職能,協調處理好各部門間的關系,合理配置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資源。
(二)依法規范。依法建立系統、規范的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處理工作機制,依法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依法推進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
(三)平戰結合。從衛生應急的實戰出發,最大限度利用已有衛生資源,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推進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
三、工作任務
各有關部門結合本單位實際,明確責任,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本部門、本地區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工作,確保完成任務。
(一)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和生物安全管理
1.各級政府要建立各類突發急性傳染病檢測試劑的有效供給保障機制,加強網絡實驗室和現場快速檢測能力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有條件醫療機構的實驗室檢測、疾病診斷和確診能力。
2.衛生計生部門要加強高等級生物室檢測能力建設,依托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相關部門的實驗室,建立健全衛生應急處置實驗室檢測的標準方法和質量管理系統,推進病原微生物、化學、核與輻射實驗室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的實驗室檢測鑒定技術、能力儲備和網絡實驗室信息的監測分析工作,完善公共衛生應急聯合檢測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驗室應急檢測網絡。質監、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加強對通過計量認證實驗室的調查登記工作,建立健全實驗室目錄數據庫。
3.各級衛生計生、農業、林業、畜牧水產、質監、食品藥品監管、檢驗檢疫等部門要加強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菌毒種保藏與提供的監管,特別是要給予基層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管和培訓支持,建立健全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和衛生應急檢測的標準方法和檢測能力。
4.各級衛生計生、農業、林業、畜牧水產、檢驗檢疫等部門要完善危險品樣本特別是感染性樣本的采集、包裝和運輸工具的保障機制,加強實驗室檢驗人員、感染性樣本運輸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相關技術培訓,強化機場運輸感染性樣本的能力建設,確保機場和相關人員資質、感染性樣本包裝容器符合航空運輸要求。
(二)加強出入境口岸核心能力建設
1.積極支持口岸核心能力建設,與口岸運營者、檢驗檢疫機構建立口岸核心能力共建機制,共同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設備的投入。
2.檢驗檢疫機構要加強檢疫查驗、衛生監督、媒介監測與控制、核生化有害因子監測與排查、實驗室等能力建設,配齊必要的專業工作人員,保障口岸正常運轉。
3.衛生計生、檢驗檢疫等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確保聯絡暢通、應對迅速、運轉高效。
4.各口岸要建立健全24小時緊急事件評估工作制度,完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現場工作處置流程,加強培訓演練與應急物資儲備,提高應急處置有效性。
(三)加強人畜共患病防控能力建設
1.各級衛生計生、農業、林業、畜牧水產、檢驗檢疫部門要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控合作,加強信息溝通和技術共享,建立并完善同時到達現場、同時開展調查、同時處置的“三同時”機制,落實部門間標本和菌毒株共享機制,定期開展形勢會商和風險評估,聯合督導檢查,促進防控措施落實,進一步提高人畜共患病聯防聯控工作水平。要注重源頭管理和綜合防治,強化易感人群宣傳教育,做好從業人員職業保護和易感動物疫病預防工作。
2.各級農業、林業、畜牧水產、檢驗檢疫部門要完善信息報告網絡,加強家禽家畜和野生動物及入境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加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預警站、研究中心等布局及建設工作力度。
3.各級衛生計生、農業、林業、畜牧水產實驗室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協作與交流,及時共享病原和診斷方法。
4.加大投入,完善基層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隊伍,加快基層人畜共患病防治機構的建設進度,有計劃地開展鄉村醫生和基層獸醫人員相關技術培訓,切實提高專業技術人員防治工作能力。
(四)加強食品藥品安全事故防控能力建設
1.衛生計生部門要會同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能力,建立科學有效的監測評估方法,及時完整收錄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評估數據和毒理學健康效應數據,加強我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能力建設。按照全省統一部署,逐步擴大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覆蓋區域,增加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哨點醫院和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匯總單位數量,初步建成從農田到餐桌的反應及時、運轉高效、科學規范的全過程風險監測評估體系。
2.各級食品藥品監管、衛生計生、檢驗檢疫等部門要加強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和流行病學調查所需的現場快速檢測、現場執法與調查取證、通訊等裝備配備,加強培訓演練,完善應急預案和處置工作流程;研究推廣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實驗室應急檢測技術,提高對特殊致病因子、未知和疑難樣本的鑒定和分析能力。
3.加強覆蓋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搜集、評估、預警、應急指揮等業務信息的平臺建設。
(五)加強化學性、核與輻射事件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
1.各級環保、安全生產監管、質監、檢驗檢疫等部門要建立健全環境污染、危險化學品、核設施、輻射源等風險數據庫,完善部門間化學性事件、核與輻射事件的數據共享和信息通報機制。
2.建立化學性、核與輻射事件公共衛生評估和應對專家庫,定期組織開展風險評估;加強化學性、核與輻射事件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的標準化建設,完善風險綜合防控設施,提高應急監測預警能力。
3.加強協調聯動,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工作規范和技術標準,提高應對工作標準化水平;加強綜合性、專業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配備必要的裝備設備,開展應急培訓與演練,確保應急處置快速有效。
(六)加強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1.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衛生計生、環保、農業、林業、畜牧水產、食品藥品監管、質監、檢驗檢疫等多部門參加的應對公共衛生風險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協作機制,明確信息溝通、措施聯動、資源共享等協作內容和溝通程序,加強機制運行演練;強化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和物資儲備,加強救援基地建設,實現衛生應急隊伍專業化、規范化。
2.各級衛生計生部門要加強和完善網絡直報系統功能,提高基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的質量,整合現有信息資源,建立健全流感樣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體系;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輿情監測系統;加強綜合預警能力建設,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信息管理工作,提高監測預警和綜合分析水平。
3.各級衛生計生、環保、農業、畜牧水產、食品藥品監管、質監、檢驗檢疫部門要建立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制度,經常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加強風險管理和控制,完善現場處置工作規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健全工作機制,抓緊制定本部門的具體工作計劃和方案,將工作分解到崗、責任落實到人,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本地區的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將相關經費納入年度預算,提高保障水平,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實施。
(二)加強督導檢查。衛生計生、農業、林業、畜牧水產、食品藥品監管、質監、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的協調指導,2014年下半年將就能力建設情況,進行專項督導。衛生計生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及時查找和解決問題,檢驗檢疫部門要加強各口岸核心能力建設動態管理,做好達標考核準備。
(三)加強聯動協作。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建立健全部門協作工作機制,加強信息通報、工作會商和技術交流,形成合力,完成工作目標。
(四)建立長效機制。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工作長效機制,持續加強和保持本行政區域、本部門及國家對外開放口岸的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保證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與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同步發展,切實滿足公共衛生應急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