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在石家莊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石家莊市財政局局長 李晉宇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現將2012年市本級預算及市總預算執行情況和2013年市本級預算及市總預算草案提請大會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省第八次黨代會和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和建設幸福石家莊奮斗目標,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攻堅克難,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預算任務。
(一)市總預算執行情況
1.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全市全部財政收入完成573.2億元,占預算的102.8%,增長17.2%。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2.3億元,占預算的107%,增長23.1%。
市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準的2012年全市支出預算為276.2億元,執行過程中,加上級專款補助、上年結余結轉和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等,減上解上級支出、償還到期地方政府債券和轉列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全年支出預算調整為490.5億元。
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實際完成464.1億元,占調整預算(下同)的94.6%,增長15%。其中,教育支出109.3億元,占預算的98.7%,增長24.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7.4億元,占預算的97.2%,增長27.6%;農林水事務支出39.9億元,占預算的94.4%,增長20.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46.7億元,占預算的94.7%,增長21.7%;醫療衛生支出41.8億元,占預算的92.5%,增長5.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6.7億元,占預算的90.1%,增長13.5%;科學技術支出7.5億元,占預算的97.1%,增長18.8%;節能環保支出14.5億元,占預算的91.7%,增長33.2%;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8.1億元,占預算的98%,增長15.8%;公共安全支出27.8億元,占預算的97%,增長10.2%。
2.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74.5億元,占預算的95.8%,增長24.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完成164.8億元,占預算的94.2%,增長25.2%。
當年基金收入加上年結轉、上級補助,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82.4億元,增長34.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支出166.6億元,增長22%。
(二)市本級預算執行情況
1.市本級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含城區市級分享收入,下同)完成129.5億元,占預算的135.1%,增長24.9%。市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批準的市本級支出預算為89.3億元,加上級專款補助、上年結余結轉和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等,減上解支出、補助縣(市)區支出、償還到期地方債券、轉列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全年支出預算調整為169.9億元。當年實際支出160.7億元,占調整預算的94.6%,增長13.9%。
2.市本級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11.9億元,占預算的107%,增長54.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完成104.9億元,增長57.6%。當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13.7億元,占預算的98.4%,增長49.1%。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支出106.2億元,增長51.5%。
上述預算執行情況待省批復結算事項后還會有些變化,屆時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
(三)預算執行的主要成效
——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堅持“實事求是、應收盡收、不搞虛收”,努力克服經濟下行、結構性減稅等減收因素,完善措施,強化征管,全市全部財政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比上年增收84.2億元和51億元,增量在省內各市中均居首位。全部財政收入占GDP的12.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全部財政收入的47.5%,分別比上年提高0.8和2.3個百分點,實現了收入規模和收入質量的雙提升。把爭取上級支持作為做大做強財政“蛋糕”的重要途徑,當年全市共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220.3億元,有效緩解了財政收支矛盾。
——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顯著。2012年,全市公共預算民生支出357.9億元,占總支出的77.1%。各級財政投入6.1億元,支持了山區教育扶貧工程,6個山區縣56所規劃學校全部開工,其中48所建成使用,轉移安置學生2.9萬人。落實校舍安全工程資金9.2億元,改造學校221所,新增開工面積125萬平方米。全面落實社會保障擴面提標政策,各級財政安排資金6.8億元,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全市17個縣(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各級投入3.5億元,首批對藁城、鹿泉、正定、欒城和礦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市級統籌,醫保和大額醫療費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12萬元和15萬元。市級財政統籌資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安排資金9400萬元,職工醫療保險實現門診統籌。落實資金3300萬元在全省率先免費實施了出生缺陷干預工程。補助680萬元,免除城區基本殯葬服務費。多渠道籌資23億元,保證36900套保障房按時開工。補助資金5000萬元,用于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落實公交運營補貼和購車資金6.8億元,新購新能源公交車450輛,方便城鄉居民出行。投入1.8億元,專項用于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放心饅頭工程、菜籃子工程、便民菜市場建設和發展夜經濟。
——政府債務管理實現新突破。本著按時償債與支持發展并重的思路,大膽探索債務管理的新機制、新方式。進一步完善了政府債務管理、決策機制和工作協調機制,建立了市本級償債準備金。落實支持平臺公司市場化改革的財政政策,統籌協調,初步構建了以城投集團、地產集團、水務集團、保障房公司、裕峰公司、發投公司、國控集團為主體的融資平臺框架,為實現市場化融資創造了條件。全年新增融資128.8億元,同時,優化了債務結構,企業債券等直接融資占30%。強化資金統籌,全年共償還到期債務本息151.9億元,既維護了政府信譽,又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
——推動省會城市建設上水平。市級財政投入19億元,確保了新客站廣場按時投入使用。注入資金10億元,支持軌道交通開工建設。調度資金9.3億元,用于太行大街建設和新城大道啟動。落實資金1.9億元,支持了新勝利大街建設。投入36.6億元,保證了社會各界關注的洨河綜合整治工程的順利實施。安排燃煤鍋爐拆改資金3.8億元,拆除鍋爐468臺。落實專項資金2600萬元,用于跨界流域水質自動監測和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建設。安排資金2億元,支持了西部山前、公路干道和鐵路兩側、滹沱河沿岸綠化,林業四大提升工程累計植樹造林42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2.2%,生態環境逐步好轉。撥付專項資金2.7億元,改善城市排水、夜景照明等市政設施。投入3792萬元購置了清掃設備,城區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落實資金4.4億元,整修和平路等22條主街主路,整治了市容市貌,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
——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面落實結構性減稅等支持企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全年為企業減負18億元以上。爭取中央專項資金20億元,支持產業振興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市級財政投入資金3.9億元,用于裝備制造、循環化工、空港工業園等重點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調度資金3.5億元,用于格力電器、欣意電纜、衛星導航等重點項目建設。落實節能減排專項資金3億元,安排企業技術創新引導資金4635萬元,大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安排戰略性新興產業、航空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等發展資金2億元,支持現代產業加快發展。完善市對非直管縣(市)和礦區的財政體制,每年下放財力2億元以上,提高縣(市)區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推動區域間協調發展。
——財政管理改革取得新成效。完善績效評價管理機制,開展了第三方評價試點,對保障房、園林綠化等13類28億元的資金項目進行績效評價。市縣兩級全部完成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公務卡覆蓋所有市直預算單位。積極探索國庫資金資本化運營途徑和模式,全年實現增值收益5.8億元。進一步推進電子化采購,市級政府采購完成43.9億元,比申報價節約資金3.9億元。大力推進廉潔評審、高效評審、科學評審,評審資金309.9億元,審減50億元。積極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標準配置試點工作,出臺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推進資產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總的看,全市和市本級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較好,但財政運行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突出問題和矛盾。主要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國家稅收政策變化影響,財政增收難度大;國家對政府平臺的融資政策進一步收緊,化解債務形勢嚴峻;落實民生政策、改善生態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巨大,收支矛盾進一步加劇;財政管理存在薄弱環節,資金使用績效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需認真加以解決。同時,懇請各位代表、委員對財政工作加強監督并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二、2013年財政預算草案
2013年,財政預算安排的指導思想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兩會精神和市委九屆四次全會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積極發揮財政調控職能,著力加強收入組織工作,著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深化財政管理改革,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財力保障。
(一)全市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綜合考慮經濟運行、宏觀政策等各種因素,本著量力而行、積極而為的原則,2013年,全市全部財政收入安排647.7億元,可比增長1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7.7億元,可比增長18%。匯總的全市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為321億元,比上年預算增長16.2%。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88.4億元,增長8%。其中,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175億元,增長6.2%。按照收支平衡和專款專用的原則,相應安排基金支出188.4億元。
(二)市本級預算草案
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安排126.7億元(含城區市級分享收入),可比增長11%。按照現行體制測算,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上級補助收入5.2億元、縣(市)區上解收入1.8億元,減上解上級支出7.6億元及補助縣(市)區支出10.8億元后,可用財力為115.3億元。
本著量財辦事、有保有壓、收支平衡的原則,相應安排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15.3億元,比2012年預算安排(考慮執行中教育收費納入預算管理等因素,2012年支出預算由89.3億元調整為99.5億元)增長15.9%。其中,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基本支出51.7億元,下降2.9%,占總支出的44.8%;經濟建設和事業發展等專項支出安排61.1億元,增長39.1%,占總支出的53%;總預備費安排2.5億元,增長8.7%,占總支出的2.2%。
具體項目的安排情況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4億元,增長2.8%;公共安全支出14.4億元,增長16.3%;教育支出23億元,可比增長16.1%;科技支出3.5億元,增長1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1億元,增長50.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5億元,可比增長18.7%;醫療衛生支出10.2億元,可比增長17.6%;節能環保支出2.6億元,增長6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3.4億元,增長28.5%;農林水事務支出5.3億元,增長16%;資源勘探電力信息事務支出6.6億元,增長1.4%;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1.3億元,下降18.3%。其中,教育、農業、科技三項支出增幅均高于市本級經常性財政收入增幅,達到法定增長要求。
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安排110.3億元,比2012年實際完成下降1.4%。其中,考慮土地市場交易情況,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100億元,下降4.7%。按照收支平衡和專款專用的原則,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相應安排110.3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預算安排體現了勤儉節約、民生優先、集中統籌和注重績效原則。一是大力壓縮了一般性支出。公用經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15.4%降到12.4%,下降了3個百分點。二是優先保證重點社會事業和民生支出。市級公共預算安排民生支出84.4億元,占總支出的73.1%,比上年預算提高1.1個百分點。三是加大了資金整合、統籌力度。通過整合,公共預算安排各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0億元;統籌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55億元,重點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四是專項資金都編制了績效目標和保障措施。具體情況詳見政府預算文本。
三、確保完成2013年預算任務的主要措施
(一)迎難而上,確保完成收入預算。堅定信心,克服畏難情緒,進一步完善綜合治稅機制,深入推進生產性企業主輔分離,規范非稅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潛力,努力做到應收盡收。著力優化收入結構、提高收入質量,堅決防止和制止虛收空轉。強化對組織收入工作的領導協調,密切關注、深入分析收入動態,及時研究解決出現的問題,確保圓滿完成全年收入預算任務。
(二)強化支出管理,厲行勤儉節約。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從源頭上遏制浪費。市級一般性公用經費嚴格按統一定額安排,大力壓縮專項公用經費特別是會議費、培訓費、接待費。進一步硬化預算約束,強化部門支出責任,嚴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經費和臨時預算追加。加強和規范公務用車編制管理,從嚴從緊控制公務用車購置。全面推進績效預算、政府采購、投資評審、資產管理和財政監督改革,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努力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三)完善體制機制,破解融資難題。進一步加大平臺公司整合、建設力度,完善、落實扶持政策,支持平臺公司做大做強,使之真正成為市場化投融資主體。完善市與區土地收益分配體制,調動市內各區土地征收積極性,夯實融資和經營城市的基礎。統籌融資使用和監管,維護政府信譽,保障重點項目建設急需。
(四)加強作風建設,提高管理水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著力解決影響發展環境的制度和體制障礙。強化基礎工作,進一步轉變作風,提升服務領導決策、服務部門發展、服務基層建設、服務群眾利益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推進預算公開,主動接受人大監督,虛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推動財政工作再上新臺階。
各位代表,做好2013年財政經濟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圓滿完成全年預算任務,為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建設幸福石家莊和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