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解放,其意義,不僅僅在于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奪取大城市之創例"。正如朱德總司令指出的:"石家莊是解放軍收復的第一座城市,其意義不僅在于軍事方面,同時也在政治方面。我們不僅要學會打城市,還要學會恢復和管理城市。"從1947年11月至1949年8月石家莊首屆人民代表大會,在中央工委和華北局及華北人民政府直接領導下,建立人民政權,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生產,管理城市,明確提出要把石家莊建設成為近代化工業中心城市,為全國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第一節 行政區劃調整
解放初,石家莊仍稱石門市,隸屬于晉察冀邊區。1947年12月26日石門市政府決定將市名改為石家莊市。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決定,將晉冀魯豫中央局和晉察冀中央局合并成中共中央華北局,并將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和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遷到石家莊聯合辦公,8月7日至19日在石家莊人民禮堂(現人民影院)召開臨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華北人民政府。石家莊市即直接隸屬于華北人民政府。直至1949年8月7日,華北人民政府通令,華北區劃為河北、山西、察哈爾、綏遠、平原等省及北平、天津兩市,石家莊改為河北省省轄市。
石家莊市的行政區劃,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國民黨石門市政府的行政區劃是適應戰爭需要,依市內外的防御工事體系而分區設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石門市雖然仍然擔負著支援前線,為解放戰爭服務的重任,但城市的主要功能已轉向發展生產、加速經濟建設步伐、改善人民生活的軌道。因此,原國民黨時期的行政區劃就不適應城市轉型時的需要了。為此,市政府本著便于管理、照顧工業生產、商業流通和市民居住往來方便的原則,將行政區劃做了調整。市內兩區劃分為四區,平漢路西、朝陽路(現中山西路)北為第一區;平漢路西、朝陽路南為第二區;平漢路東、解放大街(即原解放路,現中山東路)以南為第三區;平漢路以東、解放大街以北地區為第四區。郊區各區區劃不變,依次改原來的三、四、五、六區為五、六、七、八區。1947年12月26日市政府正式發出通告,改石門市為石家莊市,公布了新的區劃。
行政區劃調整后,各區的基本情況(據1948年2月統計):
區 轄街數 閭數 組數 戶數 人口 土地(畝)
一區 17 283 861 9337 34636 1347.5
二區 14 297 893 9445 31491 1778.9
三區 14 223 675 6324 21803 1750.5
四區 7 148 424 4608 17065 1656.5
五區 15 59 177 3983 21814 26762.4
六區 18 3983 23666 46361
七區 15 79 233 3959 22756 40341
八區 12 78 202 3985 24456 29193.6
第二節 三級建政
早在石家莊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工委和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就從中央機關和各根據地抽調干部,組成中共石門市委、石門市政府和石門市警備司令部。1947年11月12日,于解放石家莊戰役勝利結束的同時,石門市的黨、政、軍領導和工作人員分批進入市區,迅速開展工作。市委向市內各區派出了200多名干部,組成工作組和臨時工作委員會,發動群眾,建立黨、政組織。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三級建黨、建政的工作。
一、中共石門市委及其機構
中共石門市委,由8名委員組成,均由晉察冀中央局任命。市委機關設在人民公園附近。
中共石門市委的常設工作機構是根據形勢的發展和干部的不斷增加而逐步建立的。在組建市委的同時建立了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研究室、社會部以及《新石門日報》社等機構。這些機構各設部(處)長或主任1人,另有幾名干事組成,部下未設科、室(唯秘書處設總務科)。
1947年11月18日,市委機關報《新石門日報》創刊,1948年1月改稱《石家莊日報》。遵照劉少奇關于"石門市委要加強對黨報的領導"的指示,12月18日市委建立黨報委員會,主要任務是討論辦報的方針問題。
為加強對全市工人運動的領導,市委于12月18日建立職工運動委員會(簡稱職委會)。主要任務是研究與開展工運工作,領導鐵路及各工廠各行業職工運動。
隨著石家莊政治、經濟等各項事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中共石家莊市委工作機構在原來6個部門的基礎上,又先后建立了市政府黨組、婦女運動委員會、市政府直屬黨委會、經濟委員會、工廠工作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等。
1948年5月,華北局成立后,根據石家莊的工作實際,對中共石家莊市委進行了充實調整,市委委員共增至10名,并設立市委常委,有常委7人。
二、市政府及其機構
1947年11月14日,以市長柯慶施的名義發布布告,奉晉察晉邊區行政委員會的命令,石門市市長就職開始工作。隨即,在正太鐵路局辦公大樓(現車輛廠俱樂部一帶)設立市政府對外辦公處,掛出了"晉察晉邊區石門市政府"的大牌子。同時,市政府設立了秘書處、社會局、工商局、財政局、教育局、衛生局、公安局、人民法院8個工作部門。1948年1月又設立了建設局。各部門的編制、職能為:
秘書處:內有秘書主任1人、秘書3人、人事科1人、會計1人、庶務2人、管理員2人、文書2人、收發、勤務等工勤人員17人、招待所3人、共計32人。主要職能是:承辦市長交辦事項;起草、刻印市政府布告、文件、傳送、收回、保管文件;市政府各部門科以下人員的任免;市長的生活服務、安全保衛;政府部門的收支等。還有一項任務,雖未列入,但實際工作極其繁重,就是接待過往石家莊的各大區、野戰軍首長。
社會局:局長1人,秘書1人,秘書室4人(辦事員、警衛通訊員、炊事員、勤務員各1人),社會科科長1人,科員3人,調查組組長1人,共11人。臨時單位有處理逃亡地主登記處。下屬單位有教養院、回民聯合會、衛生隊、農林試驗場等。主要任務是:制定區、街、村編制、區劃;人口、房屋、土地普查;優撫救濟貧苦市民;撫恤軍烈屬及安置;婚姻、民事;宗教事務;處理逃亡地主、改造妓女;防空救護;起草發布社會局工作范圍內的布告、通知等。
工商局:正副局長各1人,秘書室12人,行政科5人,合作科7人,工業科4人,共30人。稅務局屬工商局領導,有正副局長各1人,秘書室5人,稅務行政股7人,會計股5人,緝私組13人,共32人。工商局的任務為:工商戶調查;制定政策、法規,并組織實施;商標注冊;營業執照審查發放;市場行政管理;私營工業行政領導和技術指導;合作社組織與領導;編印經濟情報,組織市統一采購處工作。稅務局任務是:稅務征收;管理郊區集市物資交流;輯查走私、稽征漏稅;印制、管理稅收票照,登記現金出納賬簿;私貨處理等。
建設局:局長1人,干部4人,技術人員2人,警衛、通訊員、伙夫各1人,共10人。下轄衛生隊、自來水公司、電燈公司、電話局、郵政局等。主要任務:平毀溝堡、清除垃圾、修建道路;植樹綠化;園林管理;供電供水;郵政電話。
財政局:局長1人,秘書1人,科長2人,副科長1人,主任1人,科員6人,會計2人,管理員1人,股員3人,警衛、服務、通訊、伙夫等6人,共24人。下屬單位有公產管理處、敵產科等。主要任務是負責全市財政預決算和地方款項的管理使用。
教育局:局長1人,秘書2人,管理員、收發員各1人;學校科正、副科長各1人、科員2人,督學2人;社教科長1人,科員4人,幫助工作的干部6人;勤雜人員4人,共26人。主要任務是負責全市中、小學復課、日常教學工作管理、教材編寫等。
衛生局:局長1人,秘書1人,總務科10人,醫政股3人,預防股3人,共18人。主要任務是:接收醫院,預防、醫政工作。1948年4月2日撤銷。
人民法院:推事兼院長1人,推事兼秘書主任1人,秘書室7人,行政科7人,審訊科7人,監獄科9人,共32人。主要職責是受理民刑及特種刑事案件及訴訟案件。
公安局:局長1人,警衛、伙夫各1人,秘書室8人,一科5人,二科9人,三科9人,四科12人,總務科12人,便衣隊4人,訓練大隊34人,看守所21人,檢查站11人,共128人。主要任務:保護全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清理鎮壓頑、偽、警、憲、特人員;偵輯敵特破壞活動;刻籍管理;處理逃亡地主;看守人犯;出入邊卡檢查;保衛途經石家莊的各級領導干部。
隨著全市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各項事業恢復發展,政府機構的設立逐步走上了正規,以適應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設工作的需要。根據1948年12月10日呈報市長的市政府機構現有編制,各職能部門編制為:
秘書處:編制21人,有市長1人,秘書長1人,內設秘書主任、研究室、總務科、文書科。下屬招待所、印刷所。
社會局:編制21人,內設秘書室、人事科、民政科、勞保科。下屬保育院、教養院。
工商局:編制22人,內設秘書室、工業科、行政科。
建設局:編制30人,內設秘書室、衛生科、農林科、工程科、市政科。下屬衛生隊、市立醫院、公園。
教育局:編制21人,內設秘書室、小學科、中等學校科、社教科。下屬民教館。
財政局:編制26人,內設秘書室、會議科、行政科、審計科。稅務局屬財政局領導,設正、副局長,行政科、會計科、稽查科、3個稅務所。下屬屠宰場、公產管理處。
公安局:編制61人,內設秘書室,一、二、三、四、五科,看守所,下屬公安服務隊、保安大隊、防護隊,4個分局、4個派出所。
人民法院:編制65人,內設秘書處、主任推事、錄事、書記官、法醫,有監獄、勞役隊。
期間,曾于1948年4月撤銷衛生局,在社會局內增設衛生科。1948年8月又重建衛生局。1948年10月13日又增設了戲劇音樂工作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加強對全市戲劇音樂工作的領導。從邊區來的著名文藝工作者周巍峙、李伯釗、阿甲、汪洋、陳荒煤等參加了該委員會。
1948年初成立了晉察冀邊區銀行石家莊分行。1948年7月22日,冀南銀行與晉察冀邊區銀行合并為華北銀行總行,石家莊分行改為華北銀行石家莊分行,12月又改為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分行,隸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和市政府雙重領導,1949年7月與石家莊專區銀行合并改稱石家莊辦事處。
三、軍事機構
1947年11月12日成立了石門市衛戍司令部。1947年11月15日石門市警備司令部成立,衛戍司令部隨之撤銷。主要任務是保衛城市建設,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衛駐石各級黨、政、軍、群機關團體的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等。石門改稱石家莊后,警備司令部改稱為晉察冀軍區石家莊市警備司令部,1949年2月11日奉華北軍區命令,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石家莊警備司令部。警備司令部未設黨委會,黨務工作均屬石家莊市委領導。機關駐地在石家莊市內。
四、區、街黨政機構
解放初,為了盡快接管城市,全面摧毀國民黨政權機器,在各區臨時成立了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全區工作。委員會再分若干工作組,進駐街道,組織貧民會。貧民會實際上成立了一種政權組織,各街雖設有街長,有街政權,只是對外支應部隊。工作中出現了亂斗亂抓的"左"的偏差。不久,市委、市政府予以糾正,取消了貧民會,著手建立區、街黨、政機構。
首先撤銷了黨政合一的區工作委員會,各區建立了中共區委。一般由5名委員組成,即區委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區長、公安分局長。區委不設部、科辦事機構。
同時,設立區政府,行使本區域行政職能。區政府的組織機構,市內四區和郊區六、七區配備11人,為正副區長、秘書、財政助理、民政助理、工商助理、管理員、文書收發、伙夫以及兩名通訊員。郊區五、八兩區未設副區長,其他同各區。
當時,干部配置級別規格很高,市內四區,主要領導是地區級干部,郊區各區主要干部是縣級干部。
區、街干部任免:區長、秘書、組長級干部由市委任免,干事由區任免;正副街長,經群眾選舉產生或提出罷免,由區呈報市政府批準任免。
在確立區政府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的同時,市委、市政府又對區政府的任務職能做了明確規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及時了解、掌握所屬各街道情況及群眾思想動態和要求,及時反映情況、提出問題、建議和辦法。
2、在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布置、督導、檢查、總結所屬各街政府的各項工作,并有計劃地組織交流經驗。
3、組織并領導所屬干部的學習、業務和工作的研究,查考實績、定期鑒定及培養提拔地方新干部。
4、區無逮捕人犯、查封沒收財產之權,但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的范圍內,有留送校(石家莊市公教人員政治學校,后改為建設學校)之權。
5、區無司法判處權,但須進行調解糾紛。不服調解,即行控訴。
6、違禁法辦,由區與公安分局派出所執行。
7、辦理離婚、訂婚、結婚登記。
在取消了街貧民會后,正式設街道政,作為基層政權組織。街的設置劃分的原則是:一、以500戶左右為一街。二、依據自然街狀況,相對集中,便于領導;三、每街都確定一主街,盡可能持護自然街的完整,附之于周圍的小街巷與死胡同。
1948年1月,各街政府正式組建。此時,每街只有中共支部書記和街長各1人。到1948年3月,經一段時間的摸索,對街政府的機構設置和干部配備有了一定的底數,正式確定了街政府的機構編制。市政府發出通知,指出:"本市解放已有數月,各種工作應漸走上正軌,因此各街街政府的編制必須加以初步的調整。茲特確定每街一般脫離生產的干部為5人:計正副街長各1人,秘書1人,戶籍兼治安1人,其他1人。"各街基本上按此配置了干部。街長、副街長大多數是縣團級干部。
在確定編制的同時,對街政府的主要職能也做了規定。1947年底至1948年3月之前,街的工作重點是組織公民組和行業組織,此時,街政府的主要任務是:一、切實了解本街階級情況,審定公民名單,籌備街選舉。二、了解群眾要求,組織生產,發動斗爭。三、保證政策法令的執行。
1948年3月,市政府又對街政府的職能做了新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幾點:一、組織市民生產;二、安排市民就業;三、軍、干、烈屬的優撫救濟;四、社會救濟;五、調解民事糾紛;六、區域衛生;七、調查工商情況;八、協助派出所維持社會治安;九、攤販管理及小商販稅收之評定;十、征收戰勤費、公糧;十一、宣傳工作。
區街政府從區劃調整到機構設置、干部配備的完成,使區、街政權建設向正規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為實行人民民主專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新的政府職能,體現了城市工作的基本特點,改變了過去以發動斗爭為基本任務的職能,而以發展經濟、打擊敵人、保護人民為基本職能,抓住了城市管理工作的中心,使城市基層政權建設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
第三節 工、青、婦組織的建立
隨著黨組織的公開和發展,市委加強了對群眾團體的領導,設立了石家莊市職工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籌備召開工、青、婦代表大會,建立工、青、婦組織。
一、石家莊市總工會的成立
1948年4月,根據市委關于籌建石家莊市總工會的決定,成立了石家莊市職工聯合會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44名,常務委員13名,下設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勞動部、公營企業委員會、行業委員會、鐵路總工會籌委會。同年7月,在市內1、2、3、4區各成立了工會辦事處,由行業委員會領導。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工作,于1949年3月15日至4月5日在石家莊市藝術劇院召開了石家莊市首屆職工代表大會。大會正式代表187人,列席人員40人,旁聽和來賓109人,共計336人,代表105個基層工會組織,15085名會員,24766名職工。中共石家莊市委書記劉秀峰作了《當前形勢與任務》、《公營企業增產補損競賽運動總結報告》、《關于工廠管理民主化》3個報告。崔運代表籌委會向大會作了題為《石家莊市一年來職工運動總結》的報告。大會還通過了《石家莊市工會組織章程》、《關于擁護貫徹勞大決議的決議》,《關于生產競賽與工廠管理民主化的決議》、《關于職工教育的決議》等項決議,并選舉產生了石家莊市總工會第一屆執行委員會。至此石家莊市總工會正式成立,首屆執委會正式委員33名、候補委員15名。執行委員會設常務委員會,由9人組成。常務委員會下設組織部、宣傳部、生產部、勞保部、女工部、青工部、行業部,并在市內4個區設工會辦事處。石家莊市總工會隸屬中共石家莊市委和華北總工會領導。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石家莊市劃歸河北省管轄,石家莊市總工會隸屬中共石家莊市委和河北省總工會領導。
二、建立共青團
根據1946年中共中央《關于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提議》,從1948年7月起,在全市開始了自下而上的建團工作。
針對一些青年政治認識比較模糊,對加入青年團存有顧慮的情況,首先進行宣傳教育。聘請華北聯合大學校長成仿吾向全市青年教師做了《政治形勢的報告》,邀請了艾青在師范學校大禮堂做了《青年與文藝》的報告,著名小說家趙樹理做了解放區"新文化運動"的報告,女作家丁玲在師范學校給團干部和全體學員做了《為人民服務》的報告,另外邀請了著名的理論家、哲學家艾思奇做了《論大眾哲學》的報告。這些報告對教育廣大青年起到了積極作用。
1948年8月4日,在市立師范學校正式舉行建團儀式(當時稱毛澤東青年團),隨之,在大興紗廠、鐵路局、井陘礦務局、焦化廠等單位進行建團試點工作。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定》的公布,引起廣大青年的普遍關注,要求入團的青年日益增多。
1949年1月,中共石家莊市委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作出在市內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定。1月6日召開了籌備會議,推選了15名委員組成籌委會。
1949年3月3日至7日,召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石家莊市第一屆代表大會,大會代表120人。大會審議了石家莊市建團工作總結報告和1949年工作任務,交流了建團工作經驗。市長柯慶施在大會上作了《壯大本市團的隊伍,努力提高自己覺悟》的講話。大會通過了《關于今年度工作任務的決議》、《關于團章的決議》和《關于具體執行團章的暫行辦法的決議》。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石家莊市第一屆委員會,委員29人,候補委員10人,選舉了常務委員會,由11人組成。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石家莊市委員會,隸屬中共石家莊市委和華北團工委領導。委員會下設:組織、宣傳、青工、學生等部和秘書室,編制20人。并轄市內一、二、三、四區和市郊五、六、七、八區共8個區團委會。按《團章具體執行辦法》規定,各私營企業、各區小學校、街道、農村以及區級以下機關團體的支部均屬于各區團委會領導。各國營企業,市立各中等學校及市級機關中的團支部(或總支委員會)均隸屬團市委直接領導。
團代會后,全市團員投入生產、學習、工作大競賽,團組織比以前鞏固了,也有了很大發展,據1949年6月底統計,全市共有團員2768人,占全市青年8.22%。下屬的團組織有8個區團委,15個團總支,132個團支部,385個團小組。
三、成立民主婦女聯合會
1948年5月28日,中共石家莊市委成立了婦女工作委員會,隨著形勢的發展,于1948年7月18日,成立了石家莊市民主婦女聯合會籌備委員會。辦公地點在朝陽路(現中山西路)同仁胡同9號。經過半年多的緊張工作,1949年2月16日至21日,石家莊市首屆婦女代表大會在中華路參議會大禮堂隆重舉行,石家莊市總工會、石家莊市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籌委會等單位代表到會祝賀。大會代表110人,代表全市10萬婦女。市委書記劉秀峰在大會上講話。大會聽取了市婦聯籌委會《石家莊市一年來婦女工作總結報告》和《石家莊市民主婦聯會組織章程草案》的報告,并討論通過了《石家莊市一年來婦女工作總結報告》和《石家莊市民主婦聯會組織章程草案》的決議。
大會選舉了出席全國婦代會的正式代表三人(鄧穎超、甘棠、殷云芳),候補代表一人(趙全林);選舉了出席華北婦代會的代表6人,候補代表3人。
大會選舉產生了石家莊市民主婦女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執委21人,候補執委7人。首屆執委會第一次全委會選舉了市婦聯首屆常務委員會,常委7人組成。下設:組織部、宣教部、女工部、婦嬰衛生福利部、生產合作部、秘書處,編制16人。并在市內一、二、三、四區,市郊五、六、七、八區設立婦聯會組織。市民主婦女聯合會(簡稱市婦聯)隸屬于中共石家莊市委和華北民主婦女聯合會籌委會領導。1949年8月,石家莊市劃歸河北省政府領導,市婦聯會隸屬中共石家莊市委和河北省民主婦女聯合會領導。
為解決婦女就業問題,首屆婦代大會還決定成立婦女職業介紹所。經過一個時期的籌備工作,于1949年5月正式成立,定名為"婦女服務處",受到廣大城市婦女的歡迎。因戰局的勝利發展,北京、天津解放,一部分在家庭隱居的知識分子及逃住北京、天津而又返回石家莊的學生首先登記。1949年6月份,火柴廠、被服廠遷至石家莊以及打蛋廠建立的消息發表后,大批的勞動婦女來登記。到1949年8月底,登記了482人,其中勞動婦女占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