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關于2024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
收支情況的審計工作報告
——2025年8月26日在石家莊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上
石家莊市審計局局長 王建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托,現將2024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報告如下: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全市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視察石家莊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實干決勝,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求進、進中向好態勢,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經濟延續平穩增長。搶抓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重大機遇,成功爭取城市更新行動等國家級試點示范政策,用足用好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助力投資平穩增長。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落實產業獎補與扶持資金,推動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促進消費市場回升向好,內需潛力持續釋放。
——持續改善民生福祉,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重點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落實城市更新資金,支持六大片區提速,全面提升宜居水平。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落實“雙減”工作部署。著力健全公共衛生體系,辦好14周歲女孩免費接種HPV疫苗民生實事,讓人民健康更有保障。系統推進生態修復,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守牢安全發展底線,防范重點領域風險。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嚴控一般性、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扎實開展市以下財政體制改革,適度增強基層財政保障能力,推動基層財政平穩運行。積極爭取再融資債券額度,有效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發揮審計監督與人大監督、財會監督等各類監督協調貫通機制作用,促進財政資金提質增效。
——審計整改成效顯著,“下半篇文章”更加權威高效。進一步鞏固全面整改、專項整改、重點督辦相結合的審計整改總體格局,持續健全審計整改長效機制,嚴格落實“不貳過”要求,督促相關縣區、部門單位(本報告涉及的縣級行政區統稱縣)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加強監管,更好將審計整改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截至2025年6月底,針對2023年度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537個問題,已整改到位493個,正在推進整改44個問題,整改完成率92%,整改資金396億元,建章立制84項,追責問責12人。
一、市級財政管理審計情況
2024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計601.25億元、支出總計576.21億元,年終結轉25.04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總計493.86億元、支出總計474.39億元,年終結余19.47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總計1.14億元、支出總計1.14億元,收支相抵無結余;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總計516.15億元、支出總計187.57億元,年終滾存結余328.58億元。
重點審計了市財政局組織2024年市級預算執行和決算草案編制情況以及長安、井陘、深澤等6縣財政收支情況,對組織財政收入、零基預算、積極財政政策、轉移支付、專項債券等5方面進行了關注。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組織財政收入不規范,統籌財政資源不到位。一是非稅收入未收繳到位。4個部門對土地出讓金、污水處理費等5.38億元未征收到位;47個部門和單位應繳未繳門票收入、出租收入等2599.99萬元;3縣應收未收城建收費、污水處理費等1658.68萬元。二是結余資金統籌力度不足。市級2014年以來結存償債準備金5.96億元,截至2024年未納入預算用于償還到期政府存量債務;18個單位非財政撥款結余資金1.47億元未編入2024年預算,未按規定實現統籌安排。三是存量資金未有效盤活。2023年底前收回本級的存量資金3.64億元未在2024年及時統籌使用;9個部門和單位存量資金1124.11萬元未上繳財政;6縣存量資金1.71億元未收繳盤活。
(二)財政支出固化問題較突出,部分支出定額標準待調整。一是支出預算編制固化。2024年市級公車運行維護費等支出標準長期未調整,12個單位將花不完的水電油氣預算資金超正常需求預付128.73萬元,年末累計結存370.73萬元;2024年市級污水處理費代征手續費沿用2011年標準,與實際工作已不相適應,市財政局未據實對標準進行動態調整。二是未根據實際情況、仍按歷史基數安排資金。3個單位未按零基預算要求編制2024年預算,如在2023年項目預算700萬元與實際支出436.06萬元差額較大的情況下,2024年仍安排預算700萬元,當年僅支出420.99萬元;1所學校在新的聯合辦學協議收費條件已約定不再支付學費分成情況下,仍按舊協議安排2024年學費分成支出預算138.66萬元。三是超需求申領預算。由于前期調研不充分、未對項目進行評估和可行性論證等原因,4個單位2024年超需求多編支出預算881.71萬元,如2024年編制項目預算200萬元,實際該工作未開展,多安排預算200萬元至年底才收回。
(三)積極財政政策落實有待加強,項目推進亟須提速增效。一是部分預算內投資項目推進緩慢。1個單位實施的1個2023年預算內投資項目截至2025年3月底尚未開工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2386萬元未發揮效益;1縣2個預算內投資項目在2024年下達1390萬元資金時,仍未取得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初設批復,導致資金下達后未能立即投入建設;3縣的4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建設進展緩慢。二是預算內投資項目開工手續不完備。4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2024年底前開工時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涉及資金1.22億元。三是重大項目配套資金未落實。1個專項債券項目因自籌資金7516.9萬元不到位,自2023年8月起長期處于半停工狀態,存在爛尾風險;3縣4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地方建設資金3248.28萬元未安排到位。四是部分重點支出保障不力。2縣存在科技、教育等投入政策執行不到位的問題,2023年財政科技投入均未實現逐年只增不減。
(四)部分轉移支付管理不到位,資金支出規范性有待提高。一是轉移支付分配不科學不精準。1個單位分配1項市級專項資金時,2022年向1家企業多分配10萬元,2024年向另9家企業少分配233.47萬元。二是違規撥付使用轉移支付資金。2024年2個部門直接對下撥付2項轉移支付1.47億元,資金脫離財政監管;3縣存在管理使用單位虛列支出、擴大開支范圍以及履職不力導致資金申報使用不一致等問題,涉及9項資金2087.5萬元。三是部分轉移支付未形成有效支出。5個城市更新項目推進緩慢,中央補助資金9261.21萬元未形成有效支出;3縣11項涉企獎補資金1180.55萬元未撥付到位;9縣19項轉移支付閑置1.14億元。四是部分轉移支付未按規定時限下達。由于主管部門資金分配方案確定較晚,4項中央、省級對下轉移支付4130萬元下達不及時,超過30天的規定下達時限;7項市級轉移支付1.03億元未在人大批復預算30日、60日內下達。
(五)政府專項債券管理不夠嚴格,資金效益未充分發揮。一是專項債券項目資金閑置。2個單位8個項目專項債券資金未支出,截至2024年底支出進度為65.96%;由于前期手續辦理不及時、施工進度緩慢、項目未驗收或未決算等,4縣15個項目專項債券資金滯留閑置13.55億元,效益發揮不充分。二是專項債券資金使用不合規。1縣通過將專項債券資金轉給國有企業、再由企業轉回部門的方式虛列支出4482.09萬元。三是部分專項債券項目收益不及預期。2022年、2023年4縣存在部分專項債券項目實際收益不及預期,面臨還本付息壓力。
二、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情況
重點審計了21家一級預算部門,從審計情況看,市級部門預算管理情況總體規范,但部分部門特別是所屬單位問題仍較突出,需加以關注。
(一)部門預算管理不規范。一是預算編制不細化。4個部門14個項目2.75億元的支出預算未按規定在6月末前細化到具體單位和項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預算到位率,影響財政資金統籌安排使用。二是預算編制不科學。3個單位在業務咨詢委托費中編報體檢費預算37.6萬元,超范圍編制預算。三是部分項目預算剛性約束不強。5個部門和單位擴大開支范圍3336.26萬元。
(二)違反厲行節約規定和過緊日子要求。一是應當由政府直接履職的事項由第三方完成。2個部門分別將應由自身承擔的方案編制工作、績效評價工作委托第三方完成;2個單位通過采購服務形式變相用工,使用22人從事非采購服務內容的財務、內勤及圖書管理等工作。二是年底突擊花錢等現象有禁不止。一些部門搶在年底虛列預算支出,如2個部門在未達支付條件的情況下,提前支付合同款108.77萬元。三是一些單位存在三公兩費、福利費等隨意支出情況。2個單位在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培訓費中違規列支其他支出2.91萬元;2個單位無培訓計劃列支培訓資金22.25萬元;1個單位違規使用福利基金支付非在編人員體檢費用2.36萬元;2個醫院使用結余留用資金違規向非醫務人員發放績效工資16.94萬元。
(三)績效管理存在短板弱項。一是目標設置不完整不合理。23個部門和單位69個項目存在績效文本不完整、績效目標設置不合理、績效目標未量化、指標值確定依據不符合要求等問題,影響績效評價效果。二是績效自評結果不真實。1個部門3個項目在執行率為0的情況下部分指標得分不為0,其中2個項目社會效益指標、滿意度指標評為滿分。三是績效運行監控乏力。6個部門和單位績效運行監控不到位,8個項目績效目標未如期實現。
(四)政府采購管理不嚴格。一是政府采購預算不完整。21個部門和單位運維服務、公車購置等項目未按規定編制政府采購預算384.94萬元。二是政府招標采購管理亟須加強。7個單位的7個政府采購項目存在投標單位涉嫌串標的問題,涉及804.3萬元;1個部門1個政府采購項目違規轉包,6個政府采購項目招標采購程序倒置。三是政府采購執行不到位。5個部門或單位印刷費、檢測服務費、辦公用品費等規避政府采購,涉及1145.57萬元。
三、重大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落實審計情況
重點圍繞重大投資項目、“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增發國債等重大項目建設情況,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優化營商環境重大政策落實進行了審計。
(一)重大投資項目審計情況
主要圍繞我市基礎設施提升的重大建設項目,聚焦項目資金管理使用、工程招投標、基本建設程序履行等環節,審計了石家莊市北三環市政化改造項目中的G1811(珠峰大街-石家莊東收費站)提升改造工程項目等重點投資項目,審計發現建設項目存在招投標不規范、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未經批準即開工建設、通車時未按規定進行驗收、未按規定對設計變更文件進行審查確認、征地補償區級資金5991.81萬元未配套到位等問題。
(二)“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重大項目審計情況
對全市“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配套資金保障不足。3縣未落實8個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的地方配套建設資金2.65億元,影響項目后續推進。二是項目管理不嚴格。主管部門督促更新不到位,2縣2個項目單位在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中填報的開工日期、資金額度等信息與實際不符,影響項目監管效果。三是主管部門“兩新”資金審核把關不嚴。主管部門對汽車報廢更新、家電產品以舊換新、家裝產品以舊換新3個領域的補貼審核把關不嚴,抽查發現存在多發或少發補貼共13.57萬元情況;33人在僅購置1輛新車的情況下,同時申領汽車報廢更新補貼及置換更新補貼,經審計避免財政資金損失43萬元;個別地方家電領域存在承辦企業臨時提價問題,部分產品活動期間銷售價格超活動前28%--43%不等。
(三)增發國債項目資金跟蹤審計情況
2024年,市審計局對97個增發國債項目資金籌措、分配、撥付、使用以及工程建設實施跟蹤審計。針對審計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典型問題及時向市政府報告,督促有關單位即審即改,立行立改。通過審計,及時撥付被拖欠企業賬款9069.96萬元、促進地方配套資金安排到位1.16億元。促進完善14項制度措施,促進19個項目及時開工。
(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審計情況
重點審計了2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項目實施管理不規范。1縣3個項目均未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內,共使用銜接資金6429.44萬元。二是銜接資金閑置未發揮效益。2縣分別存在銜接資金9568.39萬元未安排產業項目、使用銜接資金50萬元安排的扶貧項目未開工建設,資金閑置未能發揮使用效益。三是銜接資金使用不合規。1縣違規使用銜接資金向企業認繳出資1600萬元,未按規定將財政投入資金優先形成固定資產,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用發揮不充分。四是幫扶項目收益收繳不規范。1縣4個資產收益項目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495萬元,應收未收協議約定收益款98.7萬元。
(五)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落實審計情況
對市直部門及部分縣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政策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發現1個市直部門和2縣未按規定減免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不動產登記費、部分服務業市場主體租金等164.28萬元,惠企利民政策落實不到位。
四、重點民生資金審計情況
統籌考慮市委、市政府重要決策部署,將重點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作為審計關注重點,主要涉及醫療、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4項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
(一)醫療資金審計情況
1.公立醫院和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銷使用審計情況。重點審計了3家公立醫院診療服務、藥械采購使用、運營管理等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違規收費。3家公立醫院存在重復收費、超標準收費問題;1家公立醫院超醫保支付范圍結算47.28萬元。二是藥品醫療器械采購不合規。3家公立醫院分別存在未向醫保部門上報部分集中帶量采購藥品需求量、導致45.92萬元藥品未參加帶量采購,在未取得衛生部門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許可證的情況下自行采購2120萬元磁共振機,違規線下采購高值醫用耗材17.34萬元的問題。三是醫院運營管理不規范。1家公立醫院1個信息化建設項目部分建設內容未按期完成,項目上線后不能滿足國家衛健委相關信息化要求;2家公立醫院存在藥品醫療器械管理混亂、醫療廢物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如3.6萬件51.57萬元醫用耗材出庫后去向無法追蹤。
2.適齡女性免費接種HPV疫苗審計情況。對全市14周歲女孩免費接種國產2價HPV疫苗項目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免費接種政策未落實到位。疫苗項目實施期間,16縣119名符合條件的女孩自費接種HPV疫苗項目同款疫苗,未享受國產2價HPV疫苗免費接種政策。二是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缺失關鍵信息。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的接種信息中存在20縣378人次缺失身份證號信息,造成疫苗接種信息不可追溯。三是補助資金未保障到位。5縣疾控中心拖欠疫苗項目接種服務費共計53.76萬元,共涉及接種單位63家。
(二)教育資金審計情況
1.教育政策落實審計情況。對部分學校及部分縣落實教育政策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對違規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有待加強。“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會議決策制度落實不到位,存在64所校外培訓機構連續兩年被列入《校外培訓機構黑名單》未做進一步處理的情況。二是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監管不嚴。截至2024年8月25所市直屬學校中有19所學校食堂沒有實行大宗食品公開招標。三是部分資助政策落實不到位。1所學校以已享受國家勵志獎金為由,限制14名貧困學生申請國家助學金;1縣3名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未享受資助政策。
2.小學生暑期免費托管服務審計情況。對部分縣的小學生暑期免費托管服務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超標準配備托管教師。4縣6個學校超標準多配備托管教師748人次,導致多申請托管資金34.11萬元。二是區級配套資金未落實。3縣應配套未配套2022年暑期托管服務資金89.52萬元,暑期托管物力保障未到位。三是托管場所選址不合理。2縣2022年、2023年均未在中部核心區域安排托管學校,學校相鄰且均位于同一區域,未兼顧社區布局、地理位置均衡因素。
(三)社會保障資金審計情況
對市直部門以及部分縣的社會保障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精準助殘服務相關資金管理不規范。1個部門監督審核不到位,2家機構通過將已死亡人員作為服務對象、未對服務對象進行適配評估等方式違規申領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補貼60.25萬元;1個部門下肢康復機器人、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等229件康復輔助器具和醫療設備長期閑置未發揮效益,涉及541.44萬元。二是社會救助擴圍增效相關資金監管不到位。10縣審核不到位,向62名不符合條件人員發放特困供養救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救助資金22.11萬元;1縣2名已達年齡低保人員未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三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審核不嚴。6縣違規向63名不符合條件人員發放養老護理員崗位補貼8.88萬元;1家單位及9縣違規向23家養老機構、6家服務商發放補貼2.96萬元;1縣未及時撥付1家養老機構運營補貼18.51萬元。四是就業補助和社保基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1縣2022年組織90人創業培訓僅3人創業成功,就業補助資金13.5萬元使用效益不高;3縣違規向57名不符合條件人員發放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及養老保險基金19.74萬元。
(四)住房資金審計情況
對部分縣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資金及購房補貼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一是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項目管理不規范。1縣存在已完工的22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長期未進行竣工財務決算問題;1縣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一期、二期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撥付不及時,項目已完成合同內總工程量100%,兩期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3005萬元、3678萬元,支付率分別為18.84%、0.27%,未達到績效目標支付率要求;1縣老舊小區燃氣管網及設施改造更新項目獲得超長期國債資金1519萬元后,未按要求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招投標交易。二是購房補貼資金撥付不及時。2024年12月下達4縣的購房補貼資金2926萬元,至2025年4月23日僅撥付給購房者352萬元,經審計促進購房補貼資金2545.5萬元撥付到位,推動了我市購房補貼政策更好發揮積極作用。
五、國有資產審計情況
在審計中重點關注了企業、行政事業、自然資源等國有資產管理使用情況。
(一)企業國有資產審計情況
對3家國有企業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1.企業經營及資產管理不到位。一是企業戰略規劃及管理制度不健全。3家企業未建立資產管理、銷售業務管理、業務招待、員工福利等相關管理制度。二是企業國有資產管理不到位。3家企業存在未經評估出租房產、商鋪及設備等資產閑置、固定資產底數不清等問題,涉及金額697.5萬元;1家企業存在銷售貨款長期未收回、歷史遺留款項長期掛賬難以收回等問題,存在資產損失風險,涉及金額1861.34萬元。
2.會計信息質量不高。3家企業因會計核算不準確導致會計信息不實2738.92萬元,具體為1家企業收入核算不準確2435.84萬元、資產核算多計50.90萬元,1家企業收入不實215.63萬元,1家企業資產少計36.56萬元。
(二)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審計情況
重點審計了21家市級一級預算部門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使用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
1.基礎性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環節。15個部門和單位資產底數不清、未定期對資產開展清查盤點、未進行權屬登記等,其中:10個部門和單位少計漏記5500平方米房產、49.57畝土地、1類政府儲備物資、2項無形資產及固定資產等,共涉及4010.17萬元;4個部門在建工程未轉固定資產7574.49萬元;3個單位未對2.68億元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部分資產賬實不符;1個單位使用的2016年前交付的7處房產,截至2025年未辦理權屬登記,涉及2487.25萬元。
2.資產配置使用績效不高。6個部門和單位資產使用績效低下、長期閑置等。其中:5個部門和單位的1772.22平方米房產和404件384.71萬元設備等資產長期閑置;因虛假驗收,1個單位未發現采購的135.9萬元設備存在品牌型號與合同不符、部分設備無法使用的問題,此外采購的其他信息自動采集或監測設備離線率達53.5%,不能及時監測信息,未能充分發揮設備效益。
3.違規使用處置資產。10個部門和單位存在資產被無償占用、未經審批出租出借等問題,其中:1個單位675平方米房產被無償占用;8個部門和單位未經審批出租出借1.22萬平方米房產、49.93畝土地等,如1個單位房產監管不到位,未經審批出租房產7000平方米,同期4200平方米房產還被違規轉租;1個部門未經審批擅自將701.47萬元資產調撥給所屬單位和縣級機構。
4.文物文化資產管理不規范。3個單位存在未確認文化文物資源、文物及藏品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其中:2個單位未及時將9套藏品、1335件文物確認為文化文物資源;2個單位文物及藏品管理不規范,如藏品未按規定設立一級藏品專庫(專柜)保管、部分藏品庫房屋頂漏雨未修繕,不利于文物資源資產保護利用。
(三)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情況
重點審計了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使用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
1.部分地區生態保護屬地責任未壓實。一是耕地保護制度執行不嚴格。4縣造林項目、建設項目侵占耕地或撂荒共涉及1678.23畝。二是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未完成。2縣未開展退化濕地恢復工作及濕地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未完成2023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標;1縣未完成上級下達礦山修復任務1038.76畝、未及時對被侵占公益林進行生態修復162.69畝。
2.未實現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一是建設用地批而未供。3縣存在批而未供土地1445.23畝,土地資源未能有效利用。二是土地儲備、征收管理不規范。1縣未編制土地儲備三年滾動計劃。三是土地資源使用程序有待規范。4縣存在1118.64畝土地未供即用、未批先占等問題。
3.國土綠化政策落實不力。一是國土綠化項目區域重復。1縣2024年1個生態綜合治理項目作業設計不科學,與已實施綠化項目存在區域重復266畝。二是國土綠化項目作業設計變更未報批。1縣變更1個生態綜合治理項目作業設計未報批,502畝實際施工區域與原作業設計不一致。三是部分林業資金管理不嚴。1縣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配套資金不到位700萬元;1縣違規統籌林業專項資金2953萬元。
六、審計移送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情況
2024年7月以來,審計發現并移送違紀違法問題線索23件,其中,移送紀檢監察機關3件,移送有關主管部門20件,涉及10人、1057.24萬元。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一些民生領域亂象侵蝕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從審計情況看,醫療、教育、住房等民生領域亂象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時有發生。共發現此類問題線索7件,主要表現為醫院違規收費、資助物資發放不到位等。
二是政府采購、工程建設招投標領域“相互串通”問題不容忽視。共發現此類問題線索10件,主要表現為部分項目存在規避政府采購、相互串標圍標行為。
三是違反財經紀律等問題較為多發。共發現此類問題4件,主要表現部分單位財經紀律執行松弛、財務管理混亂,挪用專項資金等。
四是國有資產管理領域流失損失問題時有發生。共發現此類問題線索2件,主要表現為部分單位存在違規出租、購置設備未按合同驗收等現象,造成國有資金資產損失風險。
截至2025年6月,本報告反映的384個問題,已整改175個,整改問題資金19.84億元,健全完善制度16項,移送處理反饋線索14件,追責問責9人。
七、審計建議
(一)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增強財政支持保障能力。壓實財政監管責任和部門主體責任,深化全口徑預算管理,把過緊日子要求作為預算安排的基本原則,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打破“基數”觀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加強前期工作謀劃,構建從預算源頭控制到執行末端治理的長效機制。完善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強穿透式監管,對政策、項目、資金實行全周期跟蹤問效。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過緊日子要求,從嚴控制黨政機關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對部門及單位的監督管理,增強財政紀律執行剛性,嚴肅查處擠占挪用、損失浪費等行為。
(二)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爭取和統籌用好專項債、國債和稅費優惠、財政補助、融資擔保等多種政策工具,圍繞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保就業系統發力。規范組織收入行為,提高收入質量,為增強財政支出強度夯實基礎;優化支出結構,加大重點支出保障力度,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引導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壓實壓緊重點資金和項目管理責任,完善政策配套,強化政策執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將保障惠企政策落地落實作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三)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實落細富民惠民政策,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在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中,不斷發現、培育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民生資金全過程跟蹤問效,加強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等重點民生領域資金安排、撥付和使用全過程監督管理,確保各項民生政策精準有效,民生資金發揮最大效益。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重點地區政策扶持力度,加強銜接資金監管,持續推進各項銜接政策落地見效。
(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突出風險隱患,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加大對各領域風險隱患的識別、預警、處置,提高風險防控能力,統籌各類資源,防范化解債務風險、投資風險、企業運營風險等。進一步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做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與其他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的統籌銜接,防范債務風險。持續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抓好重點環節管控,防范企業風險。聚焦建設工程、國資國企、民生資金等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嚴肅查處違紀違法問題,加強廉政風險防控。
(五)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切實提高資產使用效益。健全國有企業資產監管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嚴格企業財務核算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夯實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基礎,規范資產出租出借,強化資產調劑和共享利用,加大閑置、低效資產清查處理力度,提高資產使用效益,保障資產安全完整和高效利用。加強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執法檢查,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推動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保障資金投入,充分發揮資金效益。
(六)壓實各方整改責任,推動審計發現問題標本兼治。進一步健全審計整改長效機制,壓實被審計單位的整改主體責任、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責任和審計機關的督促檢查責任,把推動整改與完善制度緊密結合,舉一反三、標本兼治,嚴格落實“不貳過”要求,適時開展整改“回頭看”,推動問題真改實改,形成審計工作閉環。加強審計與各類監督貫通協同,堅持發揮監督合力,突出成果運用導向,提高審計整改成效,推動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更加權威高效。
本報告反映了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對這些問題,市審計局征求了被審計單位意見,出具了審計報告、下達了審計決定;對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依紀依法移交有關部門進一步查處。審計指出問題后,有關縣和部門正在積極整改,市審計局將加強跟蹤督促,年底前報告全面整改情況。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深化和自覺運用黨對審計事業的規律性認識,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更加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依法忠實履行審計監督職責,以忠誠實干的行動、緊抓快干的姿態、敢闖敢干的拼勁、善為會干的本領、埋頭苦干的作風,解放思想、奮發進取,求真務實、擔當作為,以高質量審計監督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