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網信辦等14部門聯合印發的《2025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工作方案》以及市有關提示要求,我縣組織開展了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活動主題為“數智賦能 全民共享”,一個月來,全縣上下各部門結合實際,注重創新,精心策劃,積極組織開展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20余場,宣傳活動30余場,發放各種宣傳資料2萬余份,參與人員8萬余人次。
—、抓好關鍵領域技能推廣和培訓。正定縣委網信辦高度重視基礎運營商職工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針對什么是數字素養、數字素養包括什么、數字素養提升的基本原則、聚焦四大應用場景(智能家居、數字醫療、智慧教育和數字金融),先后與聯通正定分公司、移動正定分公司、電信正定分公司分聯合對公司員工中約100余名骨干開展了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業務培訓。通過培訓,有效增強了全體職工為推進數字社會建設,提升全民數字能力,促進數字經濟和信息化發展作出貢獻的決心與能力,同時為提升全縣數字素養與技能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正定縣委網信辦還聯合移動正定分公司發布公益短彩信10000余條,覆蓋了全縣各階層移動用戶,使提升月活動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在網信正定新媒體矩陣發布提升月宣傳海報和宣傳短視頻,征集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優秀案例,在微信群發布網上答題二維碼,開展“數字教育培訓資源共享推廣活動”,有效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二、著力提升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數字化履職能力。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在干部培訓中,增設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應用專題課程,或在已有課程中添加相關版塊內容,提升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數字化履職能力。一是在“全縣鄉科級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進修班”邀請市委黨校教師講授《全面擁抱“人工智能+”以大模型技術驅動行業升級——以deepseek為例》的主題課,并組織全體教師集體觀摩學習,其圍繞國家人工智能政策、DeepSeek大模型應用、產業賦能案例展開課程設計,并通過AI工具實操提升教師技術應用能力。二是聯合多部門開展全縣科技創新與人工智能專題研討班暨縣域“4+1”主導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專題研討班,邀請專家學者講解《AI人工智能》課,結合產業實際講解AI大模型使用方法,覆蓋全縣近百名干部。三是推動區塊鏈等技術的融合教學,通過主題培訓方式,將區塊鏈作為數字技術模塊融入教學。例如,以“智慧校園”為載體,通過在線課程資源覆蓋區塊鏈、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擴大培訓覆蓋面。當前,我縣在干部新技術培訓中以人工智能為重點,通過專題課程、校企合作、智慧工具應用等多維度實踐,顯著提升了領導干部、公務員數字化履職能力。
三、指導重點企業開展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活動。縣科工局、縣總工會高度重視企業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工作,一是積極組織縣域北科生物、同福集團、一然生物等基礎條件好、科普水平高、科技傳播能力強的省、市科普示范基地,以“數智賦能 全民共享”為主題,開展了“科技進社區”活動,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二是為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通過多元化的數字教育與實踐,讓更多企業享受數字化發展紅利。活動期間,聘請優質的服務商進企業開展培訓、講座活動,讓專業的人講專業的知識,提高企業人員的數字化理念和意識,推動數字化技術在工業等領域的普及應用,讓數字化成果惠及企業。三是針對產業工人,在石家莊誠峰熱電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集中宣傳活動,推進廣大職工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提升數字工作技能。充分利用工會職工服務網平臺,發布數字素養科普文章、技能提升指南等內容,擴大宣傳覆蓋面,讓更多職工便捷獲取數字技能知識。
四、積極開展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公益活動。一是針對老年人在智能手機操作、智慧就醫、防范電信詐騙等方面的剛性需求,縣民政局指導社會組織、公益力量、老年大學等開展數字助老主題活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活動覆蓋全縣10個鄉鎮(街道)、156個村(社區),累計開展線下培訓2場次、線上講座1場,參與群眾達20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二是針對殘疾人建立"線上+線下"需求摸排機制,縣殘聯聯合鄉鎮(街道)殘聯專員開展線上問卷和入戶走訪;依托康復機構專業評估,建立動態需求數據庫;實施"一人一策"精準適配方案,分類配備輕便型輪椅、電動護理床等輔具。覆蓋全縣11個鄉鎮(街道),累計開展線下活動2場次,服務殘疾人及家屬120人次,發放數字助殘手冊50份,為40余名殘疾人適配智能輔助器具。通過系統化的數字技能培訓和服務創新,有效提升了殘疾人群體的數字應用能力,推動了我縣殘疾人事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三是針對農民開展手機應用技能培訓、高素質農民培訓等活動。根據當前農時,縣農業農村局利用云上智農APP、中國農技推廣APP以鄉鎮為單位,組織農業技術、種植戶等各類農民開展線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顯著提升農民使用數字化“新農具”的能力。
五、積極開展社保“一卡通”宣傳推廣活動。縣人社局聯合金融機構、鄉鎮及社區工作人員,設立“一卡通”現場宣傳咨詢點、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折頁等方式,向群眾廣泛普及社保卡在就業服務、社保服務、交通出行、文化體驗、惠民補貼發放等多領域的應用場景及便利功能。同時,安排業務骨干現場解答群眾在社保卡申領、激活、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活動,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的知曉度大幅提高。群眾對社保卡“一卡多用”功能有了更深入了解,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切實感受到社保卡 “一卡通” 帶來的便利,用卡積極性顯著增強。
六、持續推進衛生健康領域數字化建設。縣衛健局指導縣屬醫院進一步完善就醫一卡通功能,拓展應用場景,實現與市級平臺的對接,通過“一卡通”與公眾號相連接,患者可隨時通過數據端查看影像及檢查檢驗結果,今年以來,線上注冊總數是7.96萬人,平臺系統服務登錄總數16.83萬人次,檢驗報告查詢總數是146.38萬次,CT核磁影像查詢總數8.88萬次;進一步擴大診間結算與床旁結算的覆蓋范圍,診間結算方面,醫生在診室為患者開具檢查單、處方后,患者可直接在診室內通過移動支付設備完成費用結算,無需再到收費窗口排隊,大大縮短了就診時間。床旁結算則是患者住院期間,護士在病床旁通過移動終端為其辦理住院費用查詢、補繳及出院結算等業務,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完成結算手續,尤其方便了行動不便的患者。使用診間結算患者56.79萬人次,使用床旁結算患者5671人次;進一步實現全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為進一步提升群眾就醫體驗,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縣衛健局積極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建設與市級平臺對接,全面實現數據的集中存儲和互認共享,群眾就診無需再攜帶傳統膠片、紙質報告,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查帶來的就醫負擔;醫生經授權可以調閱患者在其他醫療機構就診的醫學影像原始數據和檢驗檢查結果,使診斷更加準確高效。今年以來,全縣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計3600余人次,檢查檢驗結果互認7700余條,為群眾節約就醫檢查費用119萬余元。
七、積極開展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進校園活動。提升月期間,縣教育局、縣科協、團縣委等部門指導各中小學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科普活動。在正定九中進行科學秀展演,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石家莊市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陳聰老師為七年級1000余名學生進行人工智能講座。參觀體驗科學創意、自然微語制作、機甲車展示,河北師范大學國防社團展示“福建號”航母模型、殲20等飛機模型、打靶設計體驗,河北科技大學航模社團機器狗、航模等設備展示,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石家莊市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視覺機器人展示,學校機器人、無人機社團、3D打印設備展示,河北腦智夢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專注力設備展示、心理測試等活動。北辰小學、正定縣第五幼兒園的學生到校觀摩體驗科技活動,讓本次活動的輻射范圍更廣,讓不同學段的學生都能感受數字魅力,播種科學種子,使廣大師生的數字素養與技能得到直觀提升。
八、扎實開展數字素養和技能提升進基層活動。各鄉鎮(街道)廣泛組織開展數字技能進社區、進農村等宣傳普及活動,以人民群眾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人工智能等信息化知識和數字技能,引導社區(農村)居民用好數字產品和服務。活動以聚焦強化數字教育培訓,優化數字資源、豐富數字應用場景,完善數字環境保障,突出賦能增效和便民惠民,運用多種媒體平臺,多種方式廣泛深入全方位開展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利用懸掛條幅、發放宣傳單等方式進行宣傳、講解,強化了居民學網、懂網、用網意識,數字素養與技能得到顯著提升。活動中共發放宣傳材料1.1萬余份,參加人員8000余人。
下一步,正定縣將以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活動月為契機,積極宣傳、充分動員,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活動,不斷提升全民數字化適應力,促進數字化發展成果全民共享,為沿著光輝足跡,建設現代化正定,爭當全省縣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提供強大的數字動力支撐和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