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原始人點火,一是為烤食物取暖,二為嚇唬獸求得安息。原始社會解體后將火種分到各家各戶入灶,這樣,由對火的崇拜轉變為對灶的敬仰,逐漸演化為對神的敬仰?!毒丛钊珪份d:“灶君乃東廚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這便是民間供奉的灶王爺。
民間流傳,灶王爺是上蒼派下來專門監督鍋臺、灶前大事小事宜的。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天晚飯后,家庭主婦把廚房,灶臺上下打掃干凈,拿出預備好的紙馬、草料、圓蒸餅和糖瓜等供品,跪在灶前說:“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您老人家要上天了,一年來,做得對的,錯的請多包涵,好話多說,孬話少說。”說完點燃黃紙,紙灰飄起,主婦道:“灶王爺高高興興上天了”紙馬、草料是供灶王路上使用,糖瓜是一種又粘又甜的米糖,據傳灶王吃了粘嘴的,要么閉口不說話,要么甜言蜜語。二十三稱“謝灶”。年三十晚,廚房門口放芝麻秸,稱“天梯”,請灶王下凡。這時仍在灶臺邊貼好神位、對聯。對聯多半是:“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橫批“一家之主”。
現在,祭灶的習俗已逐漸淡化,糖瓜卻成了風味小吃。
(以上節令習俗諸篇作者:吳順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