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滹沱河景觀提升規劃
規劃簡介
一、規劃定位
滹沱河生態風景畫廊; 立足于京津冀的生態地標——生態文明建設典范;新河北跨越發展的排頭兵——城景互動最佳典范;城市百年傳承的自然遺產——自然人文融合典范;百姓安居樂業的福祉家園——綠色開放共享典范
二、規劃目標
通過河道自然系統生態修復,景觀營造,創造出多元、活力、生態的濱水景觀空間,打造大石家莊市的綠色核心,推動城河互動和人文生態融合交流,樹立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地標,成為燕趙大地上最亮麗的風景線。
三、規劃策略
1. 生態修復,構筑區域綠色基礎設施;
2. 顯山露水,塑造城市自然山水格局;
3. 城河互動,營造城市濱水活力地區;
4. 功能復合,打造休閑旅游綜合體;
5. 發掘文化,地域歷史人文展示高地;
6. 順勢而為,分級設計,滿足防洪功能需求。
四、滹沱河景觀提升規劃
1、總體規劃結構
滹沱河全線形成“一河兩岸,兩心兩軸,四區十二景”的總體規劃結構。
2、總體規劃分區
(1)生態休閑區
規劃定位:生態休閑區西至南水北調,東至京廣鐵路。主要包括滹沱生態休閑公園、自然公園和河心島生態公園,為市民提供多類型的濱河生態休閑活動場所。
規劃要點:
1)各公園在綠色生態的背景環境下以自然休閑活動為主題的濱河綠地,為人們提供環境優美,充滿文化氛圍的戶外活動空間。
2)北岸較寬,布置多項生態休閑活動內容,并結合大樹、濱水空間設置陽光大草坪。
3)綠道貫穿東西,濃密的叢林與草地相間,多條步道可達水邊,設置平臺、棧道近距離觀水親水。
4)中間島嶼建議停止別墅建設,增加喬木叢林掩映。
(2)歷史文化區
規劃定位:西起京廣鐵路,東至新元高速。歷史文化區包括正定城南公園、滹沱古渡公園、歷史公園和南山公園。規劃四景在此區。在綠色生態的背景環境下以地域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濱河綠地,多項歷史記憶的景區景點喚起人們對滹沱河的追憶。
規劃要點:
1)北岸結合現狀城楊莊設民俗風情買賣街,體現地域鄉愁,為游人服務。
2)紅色文化紀念園:用于科普教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3)藥用植物園:石家莊自建國初期就成為中國制藥基地,目前有醫藥生產企業250多家。
4)保留太平河公園,并進行景觀提升。
5)垃圾山改造為南山公園,山上建閣,廣植楓樹,成為青楓綠嶼景區。
(3)都市活力區
規劃定位:都市活力區西至新元高速,東至太行大街,包括新區濱河公園、滹沱月湖公園、輕洲公園。規劃臨濟曉色、月影澄波、輕洲煙雨三景在此段。
規劃要點:
1)總體風格現代、流暢、時尚,開敞空間與相對內向空間結合,有機共融。
2)湖面北擴,形成堤島,豐富水景層次;拉近水面與城市的距離,形成良好的濱水空間;
3)保留原七星島規劃,作為預留景觀用地,待城市發展時機成熟時再開展具體工作。
4)本區內容較多,可滿足游人的多項活動,與新區的發展相呼應。水上樂園。
(4)生態濕地區
規劃定位:生態濕地區西至太行大街——東三環北延線,包括水上體育公園、滹沱生態濕地公園。規劃滹沱爭渡、東灣濕韻二景在此段。
規劃要點:
1)總體風格自然、放松,有時代生態特色。
2)規劃在朱河橡膠壩以東為生態濕地區,凈化水質,也是河道向東的過渡。
3)河道兩側漫灘較大,規劃較多與自然相關的活動,科普、花田、汽車營地等。
4)本區設置了較多生態活動內容,包括生態科普、生態認知、海綿示范園等,可滿足游人的多項活動,與新區的發展相呼應。
5)未來京石城際開通后,此處是一處主要的新區生態展示窗口。
3、滹沱十二景
借鑒杭州西湖、上海黃浦江、南京秦淮河等大型城市河湖型景區的規劃成功經驗,在35.15 平方公里的規劃范圍內采用環河公園景區的規劃布局形式,以十二個各具特色的生態公園環河布局,也形成了滹沱河十二景。十二景中的十景景名和景觀取自于描寫滹沱河的古詩詞,突出滹沱河傳統歷史人文特色。
滹沱河生態休閑公園(塔元春早):
公園定位以生態型休閑活動為主要功能的濱河公園。以陽光大草坪和春花植物為主要特色,以草坪劇場、專題花園、自然林地、陽光球場、自然騎行道、濱水棧道等為主要景觀。
滹沱河自然公園(云龍絢秋):
公園定位以秋色葉自然風光為特色的濱河公園。以近自然風景林、陽光草坪、草坪親子園、鄉土秋色林、濱水濕地園等為主要景觀。
滹沱河生態島公園(河心鶯語):
公園以生態保護與展示為主要功能的河心生態島。依托現有植被,增加吸引鳥類的植物,并在現狀環島路的基礎上改造觀鳥徒步道和觀鳥塔,形成生態保護與恢復的示范公園。已建成的低密度建筑群進行植被遮掩。
正定城南公園(南關鄉情):
公園定位以展現正定傳統鄉土風情文化為特色的生態田園公園。現狀塔元村改造為特色旅游村,形成集民俗風情、鄉村記憶、田園鄉居、旅游觀光、功能服務為一體的田園風貌公園。
滹沱河古渡公園(古渡斜陽):
公園定位以重現滹沱河古渡文化為特色的濱水公園。依托現狀已建景點進行適當提升改造,增加歷史古渡文化景觀,為市民提供體驗渡口文化、欣賞濕地美景的一處開放空間。
滹沱河歷史公園(滹沱記憶):
公園定位以歷史文化為特色的濱水公園。依托已建成的太平河公園、冀之光等景點,增加歷史記憶景觀和必要的交通聯絡線,形成貫穿南北岸及東西景區的紐帶。
南山公園(東垣望月):
公園是在現狀垃圾山基礎上修整而成,將成為滹沱河城市段的背景。規劃山上修建7層塔,形成西段南岸的視覺焦點,并適當增加常綠植物,烘托山勢。是市民登高望遠、秋季賞月的佳地,秋色葉植物山林將成為公園的一大勝景。
新區濱河公園(臨濟曉色):
公園定位以服務新區、展現新區風貌為主題的公園。結合新區四大建筑(科技館、少年宮、圖書館、大劇院),規劃林蔭廣場、戶外小劇場、兒童天地、臺地花園、主題花園等服務功能,形成正定新區的濱水活力文化活力公園。
滹沱河月湖公園(月影澄波):
公園定位為以湖景為核心的水景公園,規劃擴挖現狀河道并在現狀堤內開挖溪流及小湖面,形成以東月湖、西月湖、如意湖、北灣、等為主體水面,以水上劇場、濱水長廊、游船碼頭、雨水花園等濱水、親水景觀為主的湖景區,形成步移景異、沿湖賞景的親水景觀。
滹沱輕洲公園(輕洲煙雨):
公園是城市規劃的大事件預留區。此區本底較好,未來開發的可能性較多,可以成為滹沱河城區段的核心景區。
水上體育公園(滹沱爭渡):
公園定位以水上體育活動為特色的運動公園。此處用地在已建新區體育館南側,依托平緩寬闊的滹沱河,建設賽艇俱樂部、皮劃艇俱樂部、游泳俱樂部等水上運動基地、賽道,及各類球場,形成國內頂尖的水上運動訓練基地。
滹沱河濕地公園(東灣濕韻):
公園定位以濕地建設、濕地科普、生態修復為特色的城市郊野濕地公園。以濕地科普園、海綿示范園、中水凈化園為核心,以汽車營地、都市菜園、森林拓展園、濕地花海為輔助功能,形成兼顧都市休閑與生態修復的濱水開放空間。
五、近期改造提升規劃
1、改造目標:
通過近期改造提升工作,滹沱河現有景觀綠地在交通、功能、景觀、設施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實現“太陽照在滹沱河上”的初步成果,建設成可以初步滿足市民觀光游覽、假日休閑、文化活動的濱水開放空間,并為景區的全面建設奠定基礎。
2、改造內容及投資估算:
(1)重點交通節點進行改造
根據城市交通規劃和景區詳細規劃要求,對進入景區的多條城市道路交叉節點進行改造,將游人順暢引入到景區,并建設停車場和電瓶車換乘樞紐。打通京廣鐵路橋下人行通道,建立兩側聯系。
(2)對已建濱水路進行改造
在總體規劃布局的總體控制下,對現狀已建成濱水路進行改造,依據新規劃的道路寬度對現狀四車道路、紅色瀝青路等進行梳理,改變平直、寬闊、不等寬的市政型交通為自然、順平、功能明確的景區交通,滿足規劃的電瓶車路+綠道+自行車道+濱水漫步道的交通游覽系統。
(3)對已建成綠地景觀進行改造
根據規劃要求,對已建成的滹沱之舞、滹沱印記、城市軌跡、冀之光、黃金海岸等景觀節點中建成效果較好的部分予以保留并適當調整。對建成效果不是特別理想的部分進行景觀提升改造,在短時間內用較少的投資達到景觀提升效果的最大化。目前已建花海等景觀暫時保留,根據規劃再進行調整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