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建議辦理情況的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按照會議要求,現將辦理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建議情況報告如下:
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以來,市人大代表認真依法履職,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優秀建議,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市政府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認真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積極回應民生關切。各承辦單位堅持以承辦質量和效果為導向,積極推進代表建議辦理,一大批合理化意見建議被吸收采納,部分意見建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效,為深化改革、破解難題、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福祉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建議辦理的基本情況
2024年,市政府系統共承辦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建議532件,占建議總數的95.5%,均按時辦理答復。其中解決和基本解決的429件,占80.6%;正在解決和列入規劃的89件,占16.8%;因與政策不符或目前條件不具備確實無法解決但已向代表解釋說明的14件,占比為2.6%。從代表反饋的意見看,表示滿意的528件,占比為99.2%;基本滿意的3件,占比為0.6%;表示理解的1件,占比為0.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壓實工作責任。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是政府聽取民意、接受人民監督的內在要求,是科學民主決策、改進工作、凝聚共識的重要舉措。市政府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馬宇駿市長主持召開政府常務會、市長辦公會多次研究代表建議涉及的重要事項,著力解決問題。市政府分管領導對重點建議包案領辦,對重要事項統籌協調,市政府辦公室制定印發辦理方案,明確辦理目標和質量標準,持續加大督辦力度,有效推動辦理工作取得扎實成效。各承辦單位堅持“一把手”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直接抓,承辦人員具體辦、辦公室總協調的“3+1”承辦工作機制,層層壓實辦理責任,確保任務到崗、責任到人,依法依規辦理好每一件代表建議。
(二)密切溝通協商,廣泛凝聚共識。堅持把溝通協商作為承辦工作提質增效的重要環節,貫穿辦理全過程。認真落實辦前、辦中、辦后“三走訪”制度,加強與代表“面對面”溝通協商,拓展協商渠道,豐富協商內容,落實協商成果,做到協商內容“親民”、協商過程“近民”、協商成果“惠民”。積極創造條件“走出去”面商、“請進來”座談,采取公開辦理、聯合辦理、實地調研等方式,邀請人大代表深度參與建議辦理工作,做到既要“文來文往有交流”,更要“人來人往促交心”,確保建議辦一件、協商深一層、共識增一分,不斷提高人大代表的滿意度。
(三)強化督導落實,提高辦理質效。堅持把辦理工作納入政府督查工作重要內容,加強督促檢查,提升督辦實效,聚焦建議辦理各個時間節點實行動態督辦,聚焦重點工作實行專項督導,聚焦代表關注的民生問題實行跟蹤督查,著力克服“重答復輕落實”現象。嚴格復查落實制度,對辦理結果開展“回頭看”,對承諾事項和落實措施進行查漏補缺、有序跟進,抓進度,問效果,做到有諾必踐,善始善終。
三、重點督辦建議辦理情況
圍繞市人大確定的56件重點督辦建議,堅持把建議辦理工作與市政府中心工作、與調查研究、與為民辦實事相結合,以提質增效為目標,通過解決重點問題,深入推進政府工作,不斷滿足社會發展新需求和人民群眾新期盼。
(一)聚焦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圍繞史建會等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建議,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推動省會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2023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完成1078.6億元,首次突破千億級,同比增長10.6%。全年認定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37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2家,引進生物醫藥類項目87個,總投資201億元,創新研發形成聚集態勢。堅持人才首位戰略,在全省率先開展“人才飛地”認定工作,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簽署全面合作框架協議,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正式落戶我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今年10月,生物醫藥產業領域投資超50億元的項目——華普生物疫苗產業化生產基地項目開工建設,切實以大項目支撐帶動產業大發展,不斷擦亮中國好藥·石家莊造品牌。圍繞任沖等代表提出的關于商貿物流產業發展的建議,2023 年,全市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營業收入突破 1.5 萬億元,同比增長 10.7%,成為全市第一個“萬億”的主導產業。市財政投入資金20.9億元支持主導產業發展,先后兌現獎勵資金1.5億元,惠及1000多家商貿物流企業,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增強企業信心。今年我市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石家莊交投冷鏈物流城市集配中心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用,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將全力打造綠色化、智慧化、現代化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園區,為商貿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強勁動力。
(二)聚焦激活經濟新動能,持續優化發展營商環境。圍繞孫剛等代表提出的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建議,我市緊緊圍繞“營造走在全國最前列營商環境”目標,創新推行“石監碼”,實現市場主體賦碼全覆蓋。在全省率先開展“企業開辦智能審批”,審批結果“立等可取”,被在全省推廣。推行政務服務“網上好辦”改革,所有審批事項實現100%全流程網辦。對標先進地區,鞏固拓展招投標“雙盲評審”改革成果,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充分彰顯“石家莊速度”、“石家莊溫度”“石家莊力度”。圍繞張昕等代表提出的創新數據互聯的建議,我市研究制定了《石家莊市公共數據管理規定(試行)》和《石家莊市公共數據運營管理辦法(試行)》,累計歸集52個部門71.5億條政務數據,累計共享數據量36.5億條,有力支撐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市域治理“一網統管”、黨政辦公“一網協同”等應用場景的數據共享需求。加快推進“石家莊市一體化數據平臺項目”建設,在“石i企”平臺建設上線金融服務板塊,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圍繞李紅霞等代表提出的關于促進對外交流的建議,積極推動建立國際交流會客廳,創建河北省首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為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可示范、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積極搭建教育對外交流平臺和科技引智對外交流平臺,多渠道開展交流合作,不斷提升石家莊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
(三)聚焦城市建設管理,持續完善城市綜合功能。我市牢固樹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加快城市更新行動,一體推進城市規劃、建設、治理。今年6月,我市成功獲評全國第一批城市更新行動城市。圍繞張新棉、李占飛等代表提出的關于城市更新方面的建議,我市加強老舊片區更新改造,重點修繕正太飯店、改造提升老火車站、解放廣場,建設正太廣場,在原石鋼工業廠區劃定工業遺址風貌區4片,保護并活化利用工業建筑27處,石鋼工業遺址公園已于今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市民感受我市工業歷史文化的獨特地標。市政府成立了工作專班,加快推進二環路沿線的改造提升,目前東二環(南二環-裕華路)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設計方案并啟動實施,提升改造后的東二環將打通塔南路、塔北路、學苑路等6條東西向城市快捷通道,有力推動城市東西融合發展,不斷提高市民暢通出行的“幸福指數”。圍繞曹勝昔、路芳等代表提出的關于停車管理的建議,市人大常委會于今年1月批準對《石家莊市停車管理條例》進行立法,目前立法相關工作正在按照規定程序持續推進。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了《石家莊市停車專項規劃(2021-2035年)》,規劃構建以配建停車為主、公共停車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供應體系,保障基本停車需求,差異化滿足出行停車需求,實現停車系統與城市協調發展。圍繞尹超、宋思凝等代表提出的關于物業管理、城市排水方面的建議,我市將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工作列入2024年民生實事,研究制定了《關于提升物業服務水平的實施方案》,出臺了《石家莊市住宅小區物業服務企業退出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石家莊市“物業服務項目開放日”實施方案》,將每月25日定為“物業開放日”,增進業主與物業之間的交流,加大對不良物業服務企業懲戒力度,為居民營造良好居住環境,推動我市物業服務管理工作健康發展。我市將“啟動東南退水明渠建設”列入2024年民生實事,成立了排水防澇增發國債項目工作專班,持續推進項目實施建設。目前,該項目已全面進場施工,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城市排水壓力,為補齊城市功能短板、提升城市形象品質提供有力保障。加強民心河精細化管控水平,有效保持河道景觀水位和水質,降低對河道生態環境的擾動,為市民提供“水清、河暢、景美”的高質量生活環境。
(四)聚焦改善人居和生態環境,持續推動和美鄉村建設。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擁河發展”戰略,把滹沱河沿岸和美鄉村示范帶創建作為重點工作強力推進。圍繞石玉忠、王紅霞等代表提出的建議,市、縣高水平開展規劃編制。目前,《石家莊市滹沱河沿岸和美鄉村示范帶建設規劃》以及滹沱河沿岸9個縣(市、區)片區規劃已全部完成。加大市級財政投入,安排資金1.2億元支持滹沱河沿岸村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制定印發了《石家莊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實行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管理,全面推動村莊環境改善提升。2023年,正定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項目、井陘縣天路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稱號。25 家民宿入選全省百佳精品民宿培育單位,其中井陘縣右見果然民宿評為國家乙級旅游民宿。認定精品鄉村民宿培育單位100家,為民宿發展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助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五)聚焦解決群眾關心關切,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完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加快教育、養老、衛生、文體事業發展。圍繞顧英輝、宋偉等代表提出的關于教育方面的建議,我市深入推進縣中結對幫扶,29所優質普通高中幫扶64所縣域普通高中,實現了全市縣域普通高中結對幫扶全覆蓋。全市共建設護學崗3800多個,法治副校長由1400余名增加至2100余名,共組建各類教育集團55個,規劃8所優質高中學校建設項目,深入推進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全市省級示范性高中達到61所,數量及占比居全省第一。圍繞阮大春、王閱春等代表提出的關于養老方面的建議,全市創建省級老年友善醫療機構21家,共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402個,基本形成了15分鐘就醫圈,實現了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2024年新增家庭養老床位1000張和一刻鐘便民生活圈71個,截至目前共有家庭養老床位5500張和一刻鐘便民生活圈184個,助力提升我市居民養老服務品質。圍繞張靜、范叢娟等代表提出的關于醫療衛生方面的建議,我市不斷強化醫聯體建設,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石家莊醫院為核心,與各縣(市、區)26家縣級醫院成立醫學醫聯體聯盟,目前全市二級公立醫院參加醫聯體建設占比達 83.67%。新獲批58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持續推進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石家莊醫院建設,不斷打造中醫機構服務高地。依托信息互聯互通,謀劃實施了“建設市縣兩級公立醫院醫學影像及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共享服務平臺”,此事項列為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市縣兩級資源共享,為廣大市民帶來更加高效、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真正造福基層人民群眾。圍繞麻永剛、倪志恒等代表提出的關于文化旅游方面的建議,市委、市政府扎實開展文化惠民工程,面向基層群眾組織開展文化進基層惠民演出4500余場,全部為線下公益性免費演出,超額完成目標任務。舉辦了鼓王爭霸賽、元宵燈會、惠民演出等系列活動,豐富了優質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馬拉松賽事宣傳為核心,發布奔跑旅行嘉年華10條休閑度假旅游線路,新增6條非遺旅游線路,7條線路上榜全省發布的系列休閑農業線路,持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和品牌體系,不斷推出內涵豐富、游客認可、市民喜愛的文旅消費新場景,大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擦亮城市文旅發展新名片。
辦好人大代表建議,讓人大代表滿意、讓人民群眾受益,是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把代表建議辦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高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水平,把人大代表的真知灼見更好體現到政府工作中,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不斷提升政府決策和履職水平,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