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2019年環境教育工作新聞發布會全文實錄
11月22日上午,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召開2019年環境教育工作新聞發布會,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副調研員張建民出席發布會,介紹了我市2019年環境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并回答了媒體記者關注的問題。石家莊市委宣傳部對外交流處處長陳其保主持發布會。
陳其保: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本場發布會主題是“石家莊市2019年環境教育工作”。
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對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凝聚生態建設合力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天,我們特別請了市生態環境局副調研員張建民先生,請他來介紹我市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并回答提問。
首先,有請張建民先生介紹我市2019年環境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張建民: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非常高興和大家見面。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不斷提升青少年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構建全民參與環境保護社會行動體系,按照國家、省有關文件統一要求,我市在著力打造環境教育平臺的基礎上,拓寬環境宣教領域,計劃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第六批市級環境教育基地評選活動以及“打贏藍天保衛戰 我是行動者”主題征文活動。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兩項活動的有關情況。
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市環境教育工作的有關情況。今年以來,我市夯實環境教育平臺,創新環境教育模式,充分發揮綠色學校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引導廣大中小學生參與省會環保公眾開放、六五環境日、“石家莊生態日”等各類主題宣傳活動,取得良好效果。
六五環境日期間,市生態環境局利用“生態石家莊”微信公眾號開展了線上《生態文明三字經》全民誦讀展播活動,組織了各級綠色學校廣泛參與,將三字經誦讀與學生們的環保手抄報、課外環保實踐活動相結合,制作出很多朗朗上口的環保公益宣傳視頻,由生態環境宣傳的“觀眾”變為“主角”,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石家莊生態日”活動期間,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教育局,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設了新媒體環境教育課程——《城市環保生態公開課》。課程在“生態石家莊”和“石家莊教育發布”官方微信公眾號同時上線,市教育局組織全市中小學生線上觀看,得到了超高的點贊和觀看量。通過互動式主題教育,提高了廣大青少年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發揮了“小手拉大手”的積極作用,帶動家庭影響社會,進而凝聚起我市生態環境建設的強大合力。
一、打造環境教育平臺,深入開展第六批市級環境教育基地評選活動
根據《全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綱要(2016-2020)》關于構建全民參與環境保護社會行動體系,推動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社會共治局面要求,我市自即日起開展第六批市級環境教育基地的申報評選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和市教育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第六批市級環境教育基地評選工作的通知》,指導申報評選工作的開展。通過創建環境教育基地,普及環境科學知識,加大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增強我市公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評選工作將在鞏固現有環境教育基地建設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和利用當地的社會環境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公眾環境教育的功能,引領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習環境科學知識、參與環保實踐活動。各縣(市、區)、各單位根據“自愿申報、擇優推薦”的原則,按照評選辦法和評估標準,積極做好申報工作,力爭在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類、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類、環保類展館、工業企業等方面的創建工作有所突破。
“環境教育基地”應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和社會效益,能對社會公眾開放,各項行為符合環保法律法規,并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均可申報:具有公眾環境教育功能的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展覽館等;自然保護區、城市公園、森林公園、動植物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環境監測站、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危險廢物中心等;具有環境教育功能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場礦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點、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等。
申報以自愿為主,有意申報市級環境教育基地的,可向所屬轄區生態環境分局聯系申報事宜,各縣(市、區)生態環境分局和教育局負責按照評估標準對“環境教育基地”申報單位進行初審,擇優推薦。市生態環境局和市教育局將組織專家成立評審小組,對申報材料進行復審,并對申報材料符合要求的申報單位進行現場考核驗收,提出考核意見。市生態環境局、市教育局將根據評審小組考核意見確定通過驗收的單位名單,對考核驗收合格單位將聯合命名表彰。
二、拓寬環境宣教領域,組織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 我是行動者”主題征文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全省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不斷增強青少年學生生態環境意識,省生態環境廳、省教育廳自10月至12月,在全省大中小學開展以“打贏藍天保衛戰 我是行動者”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教育活動。
10月28日,“打贏藍天保衛戰 我是行動者”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在我市省級綠色學校——石家莊市國際城小學成功舉辦。按照活動安排,12月份將在全省中小學校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 我是行動者”主題征文活動。
為貫徹落實省廳文件要求,引導廣大中小學生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拓寬青少年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實踐的渠道,市生態環境局、市教育局聯合印發《關于轉發<關于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 我是行動者”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的通知》,積極組織開展主題征文活動,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進一步推動環境教育工作向前發展。
這次主題征文活動,要求圍繞“打贏藍天保衛戰 我是行動者”主題,結合自身經歷和真實體會,把“看到、聽到、做到、想到”的記錄出來,激發廣大青少年生態環境建設主人翁意識,培育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建設美麗河北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具體要求已發給大家。
各位記者朋友,今年以來,我市環境教育工作緊緊圍繞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主旨要求,按照“創新形式、拓寬渠道、搭建平臺,注重實效”的基本思路,打造環境教育新平臺,教育引導綠色學校、環境教育基地、環保志愿者等中堅力量深度參與生態環境建設,鼓勵青少年主動加入到關愛生態、保護環境的隊伍中來,輻射家庭、帶動全社會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良好效果逐漸顯現出來。
以上是我今天發布的有關情況。希望各位媒體朋友一如既往關心、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讓我們都做踐行者、推動者,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攜手努力,從我到我們,為建設美麗石家莊貢獻全部智慧和力量。
謝謝大家!
陳其保:剛才,張建民先生詳細、全面地介紹了今年我市環境教育工作安排和環境教育基地評選、主題征文的有關情況,講的很全面。
下面,是記者提問時間,由張建民先生回答提問,請舉手示意,并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石家莊電臺記者:我市目前的環境教育基地都有哪些?開展了哪些活動?如何參觀?
張建民:我市目前共有市級以上環境教育基地18家,其中,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2家:河北省科學技術館、石家莊市植物園;省級環境教育基地6家:石家莊市植物園、石家莊市中小學生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河北省科學技術館、石家莊市規劃館、石家莊市環境監控中心、新樂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市級環境教育基地10家:石家莊市第三中學(雷鋒中學)、鹿泉市抱犢寨風景區、石家莊市環境監控中心、石家莊市小壁林區管理處、華電水務石家莊有限公司、高新區污水處理廠、君樂寶工業旅游區等。
2019年,我市三家環境教育基地納入了全國第二批環保設施單位,全年免費向市民開放,普及生態環保知識,傳播生態文明理念。這三家基地分別是:石家莊市大氣梯度站、華電水務石家莊有限公司、石家莊高新區供水排水公司污水處理廠。市生態環境局借助環境教育基地優勢,積極推進環保公眾開放活動,讓社會各界了解并參與省會生態環境治理,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今年以來,我市環境教育基地共組織環保公眾開放活動16期,參觀人群覆蓋社區居民、中小學生、高校志愿者、企業職工代表等,人數達3000余人,已經成為省會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平臺。我局官方微信公眾號“生態石家莊”同步發布活動實時開展情況,利用新媒體的廣泛號召力,使宣傳受眾大量增加。
市民可通過“生態石家莊”微信公眾號查詢今年我市開放的三家環境教育基地特色介紹、聯系人、聯系電話及地址,根據自身需要實際情況自行選擇參觀地點,提前預約參觀,近距離感受生態環保工作。公眾如想參觀其它各級環境教育基地,人數達到一定規模,可聯系市生態環境局,我們將根據基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統一協調、組織。
石家莊日報記者:我市環境教育工作是哪一年開始的?如何創新?
張建民:我市的環境教育工作是從1996年創建綠色學校開始的,至今為止經歷了20余年的摸索、推進和積淀。這些年來,石家莊市環保部門聯合教育部門堅持將綠色融入校園,教育從娃娃抓起的環保理念,深入推進開展國家、省、市綠色學校創建及環境教育基地評選工作。截至目前,石家莊市共有綠色學校274所,其中國際生態學校4所,國家級2所,省級51所,市級217所。綠色學校創建不僅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也逐漸成為新形勢下環境教育的有效方式。
綠色學校作為石家莊市環境教育工作的生力軍,如今在全市生態文明浪潮中發揮了關鍵的橋梁作用。以學校為圓點,各界關注,主動發力,畫出了企業、媒體、志愿者共追生態理想、共建生態隊伍的綠色之圓。市生態環境局不斷創新環境教育形式,注重引導學校舉辦接地氣的環境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回歸生活,回歸自然,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激發孩子們的生態文明意識,逐漸形成主導生態文明行為的內動力;轉變環境教育載體,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簡化參與形式,擴大受眾面,輻射社會更廣大的群體;廣泛搭建平臺,有針對性的面向一些群體進行滲透引領帶動,以點帶面,凝聚各界的力量,提高全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陳其保:謝謝兩位記者老師的提問和市生態環境局領導精彩的解答,由于時間關系,現場提問就到這里。如果記者朋友們還有什么問題,可以在會后進行溝通、咨詢或采訪。
感謝大家對我市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關注和支持,請大家幫助做好新聞報道工作。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借此機會,祝愿各位記者老師和家人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順利。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