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道環城 幸福繞心——石家莊環城綠道打造市民生活新空間
戴上頭盔,穿好騎行服……正是深秋好時節,石家莊騎行愛好者呂鵬招呼上騎友,一起來到紅旗大街與西三環交會處的環城綠道西線上騎行賞景。


市民在石家莊環城綠道騎行,盡情享受騎行健身的快樂。
“以前想找個安全又風景好的地方騎車不容易,現在好了,家門口就是綠道,一路騎行,道路平坦,視野開闊,騎行體驗特別好。”呂鵬的額頭上沁著細密的汗珠,臉上卻洋溢著運動后的暢快與滿足。
這條宛如綠色綢帶的環城綠道,不僅串聯起散落的公園綠地、秀美水景,更串聯起市民日益增長的健身熱情和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成為石家莊一道流動不息的風景線。
慢行生活 激活城市健康脈搏
全長101公里的環城綠道,為市民的休閑生活打開了新的維度,改變著市民的生活習慣,讓“慢下來”的生活成為一種觸手可及的美好。
家住太行嘉苑小區的退休教師王文敏如今是環城綠道上的“常客”。“走出小區幾分鐘就能上綠道,太方便了。每天沿著步道快走幾公里,呼吸著新鮮空氣,看著兩邊的樹木,心情特別舒暢。”王文敏說,堅持在綠道上鍛煉后,感覺身體更輕快了,鄰里朋友相約散步聊天,也增進了感情。
像王文敏一樣,越來越多的市民將環城綠道納入日常生活的“標配”。慢跑的青年、散步的老人、嬉戲的孩童……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市民在這里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沿線科學設置的休息椅、觀景平臺等,進一步豐富了市民的休閑選擇,讓環城綠道成為全齡友好的“天然健身房”。
沒有車輛的干擾,只有移步換景的生態畫卷。環城綠道有效實現了人車分流,保障了慢行安全,提升了出行品質。它讓市民得以暫時逃離城市的喧囂,放松身心。這種以人為尺度的城市空間設計,正潛移默化地倡導著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滋養著城市的宜居品質。
匠心織綠 構筑百公里生態廊道
沿環城綠道悠然騎行,北線可以欣賞曉月湖濕地、冀之光塔、攬秀塔等大開大合的山水景觀,遙望優美的城市天際線,領略太平河片區的魅力;西線可以看到廣袤的農田、優美的西山落日晚霞;南線以城市公園景觀為主;東線更多的是感受城市建設風貌。
詩情畫意的生態景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騎行愛好者踏訪于此。
“我很喜歡在環城綠道邊騎行邊欣賞沿途風景,每次騎行都有新發現。”騎行愛好者趙先生告訴記者,他最喜歡組織車友沿北線騎行,“那段路視野最好,特別是傍晚,城市天際線格外迷人,很多攝影愛好者都來這里取景。”環城綠道正在重新定義石家莊的城市景觀,提升著城市的顏值和氣質。
沉浸在大自然的風光中,市民楊雪也享受著運動帶來的暢快感:“在綠道上騎行,沿途景色美,空氣好,并且綠道也不全都是平地,有上坡和下坡,休閑騎行和快速騎行相結合,騎得很過癮,可以沉浸式感受石家莊的美麗。”
環城綠道寬6米左右,分為騎行道和步行道。為給騎行愛好者提供豐富的騎行體驗,綠道東線、南線限速10公里/小時,以休閑騎行為主,北線、西線環城水系段限速15公里/小時,以觀光騎行為主,西線繞城高速段以快速騎行為主。綠道沿線建設了若干活動節點,打造不同的健身場景,還設置了停車場、公廁、驛站等公共服務設施,滿足市民需求。
精細管理 守護市民綠色生活
去騎行、去慢跑、去步行,閑適的空間可以讓心“慢”下來,環城綠道,正是這樣的空間。一條綠道,不僅串起一路的好風景,也串起了市民的幸福生活。
有關專家表示,環城綠道帶來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將推動城市生態功能全面升級。從景觀生態學角度看,環狀綠道不是一個簡單的綠色通道,而是一個綜合性的生態廊道,將提高大型綠地與周圍環境的聯系,構建起城市生態網絡。從城市功能上看,它將成為城市的生態系統本底和都市區最重要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之一,為整個城市的生態安全格局發揮功能和作用。
同時,環城綠道提高了城市發展的活力與品質。環城綠道建設是石家莊“二環內做減法、二環外做乘法”的具體實踐,不僅有助于拉開城市發展框架,作為騎行、健康跑等活動的熱門場地,它吸引著人們走向戶外、走向城郊,帶動了周邊區域發展,為城市注入了發展新動能。
為了讓環城綠道持續煥發活力,石家莊高度重視后續管理運營工作。印發《石家莊市環城綠道管理運營工作方案》,從管理運營、周邊區域整治、可視范圍管理三個層面保障沿線景觀效果,并開展沿線環境整治行動,印發《石家莊市環城綠道管理辦法》《環城綠道使用手冊》及通行管理等相關規定,進一步規范市民文明通行。
華燈初上,環城綠道上依然可見運動的身影、散步的家庭、嬉戲的兒童。這條蜿蜒的綠色絲帶,不僅串聯起自然山水、城市公園,更串聯起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來源:石家莊發布)











